IOTA 是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面临的基础设施挑战的有希望的解决方案。
IOTA是为物联网(IoT)而设计的一个革命性的新型交易结算和数据转移层。它基于新型的分布式账本——Tangle(缠结)。Tangle能够克服现有区块链设计中的低效性,并为去中心化P2P系统共识的达成创造了一种新方法。通过IOTA进行转账不需要支付手续费,这是首例。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多小额的支付都能通过IOTA完成。
IOTA是机器经济所稀缺的一部分,能够完全实现其潜力。我们期望IOTA能够成为物联网公开的支柱,能够在所有设备中实现真正的互通。
IOTA的Tangle 和区块链有什么不同?
要说对比IOTA(或者更具体的来说是Tangle)和区块链,这两者之前存在很大区别,因为他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架构,但是却建立在同一种规则之上。如果你对Tangle和区块链之间的区别的全面分析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后续发布的博客。在这里,我从两个方面分析Tangle和区块链的主要区别。
IOTA数据结构
Tangle(缠结)是基于定向非循环图的(DAG),而不是一种连续的链式架构,定期添加区块。通过DAG,IOTA能够实现较高的交易吞吐量(通过平行验证),并且不收取交易手续费。随着Tangle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都将发起交易,整个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安全和快速,确认时间会缩短,交易也完成的越来越快。
IOTA 共识机制创新
区块链共识是通过一

在IOTA系统中,网络中的每位参与者都能进行交易并且积极参与共识。更具体点说,你直接定位了两笔交易(主交易和分支交易),且间接在子tangle中定位其它交易。通过这种方式,验证就能同步进行,网络能够保持完全去中心化,不需要矿工传递信任,也不需要支付交易手续费。
IOTA 的量子安全是怎么来的?
IOTA使用哈希签名而不是椭圆曲线密码学(ECC)。哈希签名不仅仅在速度上胜过ECC,还能大大简化整个协议(签名和验证)。IOTA能够实现量子安全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文格尼茨签名。IOTA的三进制哈希函数称为Curl(编程语言)。
IOTA 没有交易手续费
这是通过IOTA独特的共识方法实现的。通常为了让交易得到验证并且纳入下一区块中,是需要支付交易手续费的,但IOTA系统中不存在矿工或验证者(来完成这项工作,因此不需要支付手续费)。IOTA的共识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每位网络成员都能发起交易,直接或间接地确认过去的交易。正是因为这种共识固有的特点(交易终端选择和计算需求),你才不用支付手续费。
我能用 IOTA 做什么?
目前IOTA可以很好的做两件事:交易结算(尤其是微支付)和数据完整性。通过这两个功能衍生出的大部分用例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IOTA来实现。更多功能(比如说Oracles和智能合约等)已经在我们的发展计划中,不久将会正式添加进来。
IOTA主要致力于物联网,通过机器支付资源、服务或者许可,包括智能城市、智能电网、基础设施、供应链等在内的用例都是IOTA可能实现的目标。在本篇博客中你将能继续发掘IOTA的更多用例。可以为你喜欢的编程语言选择指导,或者甚至自己来写编程语言。
IOTA总供应量为(3 ^ 33-1)/ 2 或2,779,530,283,277,761个。所有IOTA都是在初始块创建的,总数不便,也不用开采, IOTA是非通货膨胀的。
为了简化,IOTA使用SI系统(国际单位制)来计量:
IOTA 的主要用例是什么?
IOTA的主要功能(目前)是无需手续费的微支付和安全的数据转移以及数据锚定。有了这两个功能,再加上IOTA的延展性和分区容错,我们能够提炼出大量的只能通过IOTA来实现的用例。
主要关注领域很显然是物联网,特别是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电网、供应链、运输和移动性等领域。除此之外,IOTA能够成为任何P2P交易结算的支柱,比如说网络支付甚至是汇款。
在11月28日于Blog发布的文章中,德国非营利组织IOTA(MIOTA)宣布将致力于开发统一身份协议(UIP,Unified Identity Protocol),并由IOTA主要技术Tangle来支持数位身份的实现。
积极寻求实际对接
总部位于柏林的非营利组织IOTA希望彻底改变数位身份领域,该项目已要求其社区与合作伙伴提供想法,来激发有关统一身份协议的开发并探索与之相关的用例。
根据报导指出,I

除此之外,IOTA 也正在努力开发「展示数位身份实验应用」的第一、第二季度版本。IOTA 团队认为:
数位身份不是IOTA基金会应该单独开发的主题。在IOTA社区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构建或需要数位身份的项目。我们邀请所有愿意为Discord的#digital-id频道做出贡献的大众加入我们。
数位身分是时代所需
互联网是构成现代世界中许多互动的基础,它创造了新的商机、改善了客户体验、并丰富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但它缺乏信任和隐私的基本需求。IOTA 强调:
当今的互联网过于集中,缺乏隐私和信任。像Google 和Facebook 这样的公司对用户数据进行虚拟垄断,这一次又一次的数据泄漏已经高达数百万笔用户个资。
有鉴于此,IOTA 也开发了一种分散式应用,在分散式身分识别(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和可验证凭证的帮助下,能在网路上共享数据和构建身份。
IOTA 在其文章中强调了IOTA 区块链「非常适合」开发数位身份的相关应用,并指出IOTA 本质上与其他以营利为主的区块链项目不同,IOTA 提供了一种中立的环境,任何一方都无法控制他人身份,不仅适用于识别人,更适用于任何组织和事物。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给大家宣布一个叫 Humanity 的实验,它是针对唯一身份(unique identity)、治理和全民基本收入的实验。目前,该实验已部署到以太坊主网。一句话总结:参与 Humanity 中 “独特的身份” 注册投票的人,每月可获得 1 美金(1 枚稳定币 Dai)。
动机
目前,以太坊中没有界定 “唯一身份” 的标准。用户在网络上的身份仅仅是由私钥生成的地址(账

尽管账号的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但是允许个人拥有多个账户也给投票这样的应用带来了挑战。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设计一个用于投票的智能合约,在以太坊中的人人可以投票,一人一票(也许是为了衡量以太坊社区对某个 EIP 的支持度)。如果允许一个人同时拥有多个账户,人们就可以轻易通过多个账号投票来操控投票系统。我们把利用虚假账号来操纵网络的行为称为 “女巫攻击(Sybil attact)”,这种攻击是以太坊等分布式网络中常见的问题。
好,现在想象:我们手头上有一张记录以太坊中全部真实个体(独特身份)的名单,而且这张名单是可靠的。那么,我们将会建立什么类型的应用呢?一个防止女巫攻击的身份系统涵盖:
民主投票,激进市场 中构想的 “二次方投票(Quadratic voting)”
信用系统,如:无担保贷款
虚拟商品的分配,如:代币或者用户名的分配
福利系统,如: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问题在于,我们是如何维护这张名单?答曰:我们是通过一种带有激励性质的游戏,而不是依赖一个中央权威——以实现全球访问、公平性和更低的维护费用。
Humanity 是为了激励一群经济行为人在没有中央权威的情况下,保持独特身份的登记而专门设计的一个游戏。
这样的系统没有先例,尚不能证明它可以存在,但是我们仍在孜孜以求地测试可用的链上治理机制,以期独特身份能够取得进步,并可在贷款协议中用到独特身份。
需要注意的是:Humanity 智能合约还在准预览阶段,可能存在一些 bug 或导致基金损失的错误激励。因此不能算是一个投资机会。请勿抱有盈利预期!
激励
Humanity 利用了代币精选清单(Token Curated Registries)的理念,这是一种包含以下激励的游戏:
申请人希望登上榜单
申请人需要为其候选资格付费,如果申请人被拒,他们就会失去申请费用。
代币持有人被激励诚实地编写精选名单,因为这样新的申请人才有申请上榜的意愿。
在 Humanity 中,申请人需要被登记在册,这样才能访问那些引用这份唯一身份名单来抗女巫的智能合约应用。
这种登记包括一种叫 “确认是真人 (isHuman)” 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任何智能合约都可通过查询名单来确定某个以太坊地址(账户)是否关联到唯一的个体。
作为一个样本应用,我们部署了一个有 2,500 Dai(约为 2,500 美元)的全民基本收入的智能合约。经投票成功进入登记的早期申请人能够每月认领 1 Dai,一直到 Dai 供应量为零。
投票
Humanity 分两阶段进行,运用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规则。
在投票阶段刚开始的两天里,投票人可以对申请人投赞成票或者反对票。那些在第一阶段获得大多数赞成票的申请人将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当中,投票人只可投反对票,这防止后期的赞成票对结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如果申请人得到的赞成票多于否定票,该申请人的地址(账户)就会被添加到独特身份的登记册上。以下的流程图展示了具体的投票流程:
投票人可以用他们所有的选票同时参与多个提案,但他们只能在他们所参与的提案终止后才能拿回他们的投票代币。
身份验证
如何辨别申请人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个人呢?
不太好办的是,智能合约不能解决这个验证人类身份的问题。相反,我们应该先让社区就身份验证的最佳方法达成一致意见。
我们推荐的第一种方法是社交验证。为此,我们鼓励第一批申请者在个人的推特账号上发表包含着他们以太坊地址的贴子作为身份证明。
这个验证系统还可以随着缺点的暴露而不断改进。除了人工判断,投票人也可以通过分析申请人和已登记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或者使用侦测女巫的算法(如 SybilRank)来为申请人投票。
选票代币
用于给申请人投票的 “选票” 的最终供应量为 1 亿。
选票代币中的压倒性多数,7500 万(代币总量的 75%)将由头 1000 个受选加入 Humanity 的人获得。
另外的 500 万(5%)选票代币存放在 “水龙头” 中,即,这些选票代币会以每个区块产生一个的速率挖出(持续接近两年),并且在挖出后直接送到 Uniswap(一个自动化做市商)上交易。还有剩余 20% 的选票代币被 Marble team 持有并存放在一个多签名的钱包中,当中的少部分将用于让团队成员个体参与投票。
结论
Humanity 是一个关于链上治理和独特身份的实时实验,它向所有人开放。注册进 Humanity 的人每月可以获得 1 美元的全民基本收入(在 Dai 供应结束之前)。前 10,000 名可获 Humanity 投票代币、访问那些参考这一注册表来抗女巫的智能合约的权限。
日本央行旗下的金融研究所,发表一份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最新报告,主要围绕在法律定义以及现行法律适用范围,表达研究人员的观点,并且期许未来更多关于 CBDC 的研究可以参照这份研究报告进行下一步深化。
作为日本中央银行的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旗下的金融研究所组织针对货币经济议题,在今日发表了一份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最新报告。
在报告中,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主要围绕在日本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相关的主要法律问题。
并且在结论中提到与 CBDC 相关的法律议题,其领域涵盖得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日本银行法》、《民商法典》,还会涉及到《行政法》、《竞争法》、《信息法》以及《刑法》等等。
此外,由于 CBDC 的特定设计会让发行目的与实际结果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考虑发行 CBDC 的假设下,势必会进行更详细的法律审查。
CBDC 停留在学术探讨阶段
由于 CBDC 最近在国际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此也产生许多讨论与建议,即使目前一些国家都在考虑发行 CBDC 的可能性,包含这些金融界发展对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转型、无现金社会所带来的改变。
但是 CBDC 的发行可能会对国际金融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包含日本银行都没有计画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这篇与技术监理相关的法律研究报告,由贤二林、高野博之、诚千叶、康弘隆基四位研究人员所共同撰写,并表达金融研究组成员的观点。
主要在探讨透过区块链的讯息技术,背后潜在的法律问题该如何分析,并且加深一般大众对货币功能、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理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zqkj/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