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媒体

解析:比特币以太坊区别是什么?

到了热兵器时代,作战双方仍然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直接目标,但从让对方失去战斗能力这一目标来看,轻微的身体上的伤害可能就达不到战斗的直接目的了,而要使对方失去使用热兵器时代的武器为最低目标。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多依靠参战人数优势、体力优势取胜,更多需要人与人身体的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才能展开战斗。而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中武器的先进程度就成为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至于作战双方的人员数量差异、体力差异等因素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飞机被发明以后,战争就从原来的地面二维空间直接跃升到了三维空间。原来二维空间时代最主要的战斗力量是陆军。相比三维空间立体疆域的战争,二维作战空间中热兵器时代作战双方尽管不需要像冷兵器时代参战人员身体上有直接的接触,但更多还是体现了直接的对抗。但空军出现以后,拥有军中优势力量的一方就可以从空中对对方的地面军事力量进行打击。原来很多地面作战时所拥有的优势,比如山川河流等地形地貌方面的优势,在空中打击力量面前就基本不值一提了。

从比较狭隘的角度来看,水军或海军原则上不构成新的维度的作战力量。因为水军或海军无法对传统的陆军或地面作战力量形成打击。水军或海军开辟的是另外一个平行战场。

当前世界军事对抗已经拓展到了太空和外太空,在太空和外太空占据力量优势的一方如何打击不占力量优势的一方,目前具体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样式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一旦太空作战力量形成,这个维度上的作战方式和打击力度,肯定是与目前由海、陆、空、导弹部队形成的三维作战空间显著不同的。

通过对战争演进几个阶段的粗线条勾勒,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形态的每一次演进,都是对双方竞争方式的本质性改变,同时伴随着竞争空间的极大拓展。每一次竞争方式的本质性改变和竞争空间的极大拓展,都给占力量优势的一方带来了新的远胜于传统的制胜方式和制胜手段。同时,竞争空间的拓展,给了占力量优势一方更大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竞争优势。但以上这些改变或拓展,仍然是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竞争目标的,并没有带来竞争目标的改变。我们将这一个层次的升维称为低层次的升维。

2. 仅有环节和流程上的优化或个别改进不能称之为升维

以战争中的信息情报传递为例。

随着战争形态由冷兵器时代演进到热兵器时代,再演进到太空外太空时代,信息情报传递方式也一直在改变。

冷兵器时代需要传递的信息通常是一些简单的和低层次的信息, 如将令、探报等,信息传递的方式包括了烽火、灯光、号角、旌旗、金鼓等,传递的范围也一般限定在视听距离以内。信息情报活动主要靠人力进行, 手段原始、方法简单。

如烽火台是古代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方法之一。白天以狼烟为号,晚上举火为号,可以达到示警的作用。在我国从周朝到清朝的漫长历史中,烽火台一直在军事上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烽火台能够传递的信息过于简单,信息含意也极为有限,只能代表“有敌人”这一单一信息,其他诸如敌人的武器装备情况、敌人的人数、配有多少骑兵和有多少辎重、携带了多少粮草等信息是无法传达的。并且这个方法还极大地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如果是在大暴雨或者台风天气,烽火就燃不起来了。

驿站一直是我国古代社会官方传递公文、信息和情报的主要途径,驿站的传令兵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传递紧急信息时,“八百里加急”是最快的传递方式。但如果传令兵在路上被截、叛变,突发疾病或死亡等情况发生,信息极有可能不能送达,甚至还有可能传达虚假信息。

到了热兵器时代,现代通讯技术的出现为军事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方式。19 世纪末电报和无线电的发明, 使无线通讯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密码技术、无线电监听监测、电子侦察与干扰、遥测遥控、激光、光纤通讯、计算机等技术都被广泛使用。军事装备信息化也成为热兵器时代后期发展的趋势,雷达、制导装备、数据头盔等带有信息通讯能力的军事装备也相继在军队中得到使用, 特别是雷达、电报电话等装备, 使军队具有了超视距的信息探测手段和信息传输手段,这大大延伸了参战官兵的信息获取能力,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使信息在作战中的作用明显增大,影响着战争胜负和国家命运。

热兵器时代的情报信息传递突破了冷兵器时代仅仅靠人的体力和生理能力传递信息的限制, 并极大地拓展了情报信息的内容界定,特别是以反映武器装备性能和活动特点为主要内容的非情报信息成为重要的信息传递类型。航空侦察、舰船侦察等侦察手段的运用使情报活动的范围从狭小的地面拓展到了广阔的空中和海洋,情报活动的主体也由个体人员发展为庞大的情报机构。

但这些改变,相对于参战双方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局部的,是个别环节和流程上的改变,并不改变战争的最终制胜方式。战争最终仍然要回到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使对方失去战斗能力为直接目的。这一阶段的军事装备信息化,对于提高武器性能,尤其是武器的协同性能是极为重要的,但仍然是辅助性的手段,对于战争双方来说,不是最终性的手段。

3. 高层次的升维不仅是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的全方位改变,同时也是竞争目标的改变

当前阶段的军事斗争内容,正从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进化到信息装备的武器化。即原来是在现有武器装备之上加载信息化部件,使武器具有实时的信息通信能力,可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控制能力。但信息通信能力和信息控制能力,仍然是服务和服从于该种武器装备自身的用途的。比如在坦克上加装了信息化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自身的火力方面的摧毁能力,而不是为了使坦克具备控制或干扰信息的能力。

但当信息化系统建设进入到高度发达阶段,渗透到军事以及民用活动的大部分环节的时候,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干扰和信息破坏等信息优势,即制信息权就将代替消灭有生力量,成为战争中新的竞争内容。这是对竞争空间的另一个维度上的拓展。这种拓展同时标志着竞争双方的竞争手段的根本性改变和竞争内容的全方位改变。

比如通过超级病毒等信息化武器破坏敌方国家的电力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系统等基础设施,使敌方所有战斗力量及可能形成战斗力量的其他力量陷于瘫痪状态,进而就可以达到孙子所说的战争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仅改变竞争手段,也改变竞争内容,直至改变竞争目标,我们称这一个层次的升维为高层次的升维。

4. 升维是对竞争目标更快速更便捷的触达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从太空外太空作战到信息化作战,战争演进每个阶段的竞争要素和竞争内容都不同。随着双方竞争战略的维度提升,战争的竞争要素和竞争内容也必须得以全面更新,原来占主要地位的竞争要素和竞争内容可能仍然存在并会在一定条件下仍然发挥作用,但其在新维度下的地位或作用发挥方面就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了。而新的竞争手段和工具,或竞争要素将成为新维度下的最主要的决定竞争胜负的因素,这些新的竞争手段竞争工具,相比以往的竞争手段竞争工具,会更快速更便捷触达最终竞争目标。

冷兵器时代参战队伍的数量优势可能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因素。但在热兵器时代,参战队伍数量的地位明显下降,而武器装备性能的地位显著上升。谁掌握了最先进的热兵器谁就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就更能直接抵达竞争目标。坦克大炮对单兵枪械的替代,战斗机和空军对地面火力和陆军的替代,无一不是如此。

这些还只是从竞争手段到竞争内容的更新,最终的目的还是消息对方有生力量。而信息装备武器化则是从竞争内容、竞争要素到竞争目标的全面更新。信息战并不试图直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而是以摧毁对方的各种基础设施,使对方丧失战斗能力为目标。在信息化社会里,一旦一个社会得以存在的各种基础设施被摧毁,就将丧失最基本的社会动员、统筹协调等最基本的战斗或竞争能力,剩下的只能是甘败下风束手就擒了。

因此,战争从消灭对方,到使对方屈服,从在肉体上毁灭对方,到摧毁对方基础设施,可以说,升维是竞争要素和竞争内容的全面更新,是对竞争标的更快速更便捷的触达。

5. 高维打低维、降维打击是低层次升维中多维对单维、新维度对旧维度的替代

所有的竞争工具和竞争要素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是存在的,但这些竞争工具和竞争要素在不同维度竞争空间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情况是不同的。低层次的升维是对竞争工具、竞争方式乃至竞争内容的根本性改变,而高层次的升维不仅包括竞争工具、竞争方式、竞争内容的根本性改变,更包括了竞争目标的全新改变。

在实现低层次升维的环境下,竞争目标并未发生变化。此时的高维打低维和降维打击,更多是多维的竞争工具和竞争手段对原来相对单一维度的竞争工具和竞争手段的胜出,是新维度形成的竞争能力对旧维度形成的竞争能力的替代。

在实现高层次升维的环境下,不但竞争工具、竞争方式、竞争内容发生了改变,连同竞争目标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基本就不存在高维打低维和降维打击的问题,而是低维空间下的竞争能力已经无法进入高维空间的问题,两者已经难以再产生正面的竞争关系了。再以战争为例,已经全面实现信息化战斗能力的国家,与还处于原始的大刀长矛状态的战斗力的国家,基本不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即使真地出现了冲突,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能力的国家可以通过竞争工具的多次降维轻易进入处于原始状态的国家,但处于原始状态的国家则难以进入已经全面实现了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国家。再以商业广告为例,单纯的文字广告无论措辞多优美,在对人的注意力的获取方面也难以匹敌由声光电等多种要素综合编排的多媒体广告。

在商业领域,人们一般把区别于已有形态的新的商业竞争要素和竞争内容称为“升维”,但在同一时期几乎很少会出现可以称为升维的商业形态。新的商业形态或商业模式一般只是一种创新或者改进,在较低的层次上或在实用的层面上,我们可以将新增加的竞争要素或竞争内容看作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维度。虽然这些维度不能取代或颠覆原有维度内的竞争要素和竞争内容,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原有竞争维度下存在的问题,改进原有的技术流程,优化原有的业务环节和生产过程。

低层次升维意义下的高维打低维,即实现多维对单维、新维度对旧维度的替代,既需要经过时间积累,也需要等待时机的出现,比如新技术的突破。但要想实现高层次升维,除了要具备这些条件,有时还需要一些天才人物以及天才想法的涌现。比如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就是对原有商业函数的全新定义,即将人类对手机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而进入到了时时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并让人类须臾离不开的智能终端。

如果说低层次的升维只是改写了商业函数的定义域,改变了到达商业竞争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那么高层次的升维则将商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并改写了,不但改变了到达商业竞争目标的方法和手段,连同要到达的目标也改变了。

二、区块链相比互联网带来了哪些维度上的改变?

1. 区块链的发展及其本质性作用

2008年,一个化名中本聪的人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旷世论文,并于2009年开发了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系统,其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

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并不是新的技术,至少在中本聪的比特币系统里不包含任何新的技术。区块链所用的所有底层技术,包括非对称密码、哈希函数、P2P对等网、安全多方计算,都是早已经成熟的技术,只是因为这些技术按照特定的结构被组合在一起而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在这些底层技术的独特组合基础上,区块链在全网范围内的所有节点间实现了账本的一致性冗余分布存储。相比其他系统,区块链系统具有数据公开透明、链上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系统去中心化运行、集体维护、去第三方信任、交易可追溯等一系列特点。

从系统性能来看,区块链是一种非常低效也非常浪费的系统。那么这种系统有什么作用呢?

在我们看来,区块链的本质在于,首先在于区块链通过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和冗余存储,实现了数据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其次,在实现数据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基础上,区块链在系统层面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进而可以基于新的信息获取能力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区块链在信息系统去中心化的同时,通过构建业务系统的去中心化和业务流程的去中介化,实现总体效率的提升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目前的信息系统更多是基于互联网搭

建的。基于互联网网络结构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中心化系统,从系统的建设、运营到维护,都是由中心节点自己完成的。所有数据也都存储在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拥有自己所掌控的数据的全部处置权力,也具有数据管理的全部能力。即使出于监管监控或其他目的,这种监管监控方或者是中心自己,或者是权威第三方。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zmt/38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