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业新闻 > 人工智能

美国国税局根本不认为比特币是虚拟货币

美国国税局根本不认为比特币是虚拟货币

美国国税局(IRS)删除了其网站上将游戏货币作为可兑换虚拟货币示例的说法。这一澄清非常重要,因为新的税务申报要求纳税人报告自己是否有涉足虚拟货币。2月13日,Bloomberg Tax首次报道了这一举动。IRS网站上的官方指南指出,《堡垒之夜》的V-bucks和《机器砖块》的Robux都是虚拟货币。Bloomberg Tax提供的一张官网截屏展示了相当详细的虚拟货币概念,其中甚至还提到了区块链替代方案,比如有向无环图(DAG)。

来源:Bloomberg Tax

虚拟货币的糟糕例子

美国国税局对虚拟货币的定义取决于它“像‘真实的’货币一样运作”的能力,这意味着它需要在用户之间自由转移,并且容易兑换成法定货币。

《堡垒之夜》的发行商英佩游戏的发言人告诉彭博社说上述阐释都不适用于游戏币:

V-bucks不能‘被用户用来进行数字交易’,也不能‘兑换成美元、欧元或者其他真实或虚拟的货币’。

Roblox的代表也表达了类似立场,但是也指出,Robucks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兑换成法定货币。该公司补充说,相关交易会自动提交给美国国税局。

修正后的官方指南里只提到了BTC,去掉了之前有的对以太坊(ETH)的引用,而该引用也应该有同样的定义。

关于加密货币的激进立场

美国税务执法机构最近采取了一项强有力的措施,以遏制利用加密货币来进行的逃税行为。现在,1040表里面有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是否有在2019年的任意时间里出售、发送、交换或以其他方式获得了任何有关虚拟货币的经济利益。将游戏货币归类为虚拟货币将会导致数百万人不得不回答“是”。然而,拥有游戏币通常并没什么利润可赚。

考虑到在表格上作假可能会导致面临高达25万美元的罚款,因此这项措施可能被用来迫使加密货币用户汇报他们的收益。

这种举措可能相当复杂。例如,每个加密货币到加密货币的兑换都被认为是必须报告的可征税事件。尽管有人希望这些交易属于“同类交易”的范畴,但一位国税局官员却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该定义意味着加密货币收益只有在转换为法定货币时才需要纳税。

加密货币税收是尚不明确的一个话题,因为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例如,法国就不对加密货币交易征税。

但美国国会最近提出一项新法案,可能会通过免除低价值交易的纳税申报单来简化密码支付的使用。

比特币难度调整是什么意思?

提到比特币,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有所了解,毕竟比特币现如今是最受欢迎的数字货币,就目前来说,对于比特币的获取方式有两种,挖矿和交易所直接购买,而本文要提到的比特币难度调整,跟挖矿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比特币难度调整会对挖矿有着直接的影响,不过大多数投资者对比特币难度调整不太了解,那么,比特币难度调整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小编就给网友们通俗的讲解一下比特币难度调整是什么意思?

比特币挖矿难度(Difficulty),是对挖矿困难程度的度量,挖矿难度越大,挖出区块就越困难。目标值(Target)与挖矿难度成反比。难度越高,目标值越小。而难度目标是目标值通过转化得到,是一个只有 4 个字节的字段(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将难度目标等同目标值处理)。比特币系统正是通过调整区块头中难度目标来控制挖出区块所需平均时间的。

目标值是个长度为 256 比特的字符串,换句话说目标值约有 2^256 种可能的取值。调整难度目标就是调整目标值在整个输出空间的占比。

举例说明:挖矿就如射击,所有射出去的子弹都会落在一个很大的靶子上。难度目标就是这个大靶子上圈出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越小,被射中的难度就越高。调节难度目标,就是调节这个圈在整个靶子上的占比。

挖矿算力增大,单位时间射击的次数就越多,目标范围被射中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反之,挖矿算力减小,目标范围被击中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而比特币系统追求的平均出块时间为 10 分钟,这时候就需要调整难度目标来实现。

比特币平均出块时间10分钟,这个10分钟,就是通过 “挖矿难度调整算法(Mining difficulty adjust algorithm)” 来调节的。

比特币的区块链系统,并不知道目前有多少矿工(算力)在挖矿,只能通过挖出块的速度来推测有多少矿工在挖矿。如果出块比预计快了(一段时间内,平均出块时间小于10分钟),那就说明算力多了,要增加挖矿难度,降低矿工的出块速度。

随着比特币的发展,也出现了大量分叉比特币代码的竞争币,不同币的挖矿收益有高有低,矿工并不会固定挖某一个币,而是会在所有币中选择收益最高的,不断切换着挖(跳矿),乃至出现了专门以跳矿挖为盈利方式的矿池——机枪池。莱比特矿池就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著名机枪池。

这些币一开始都直接继承了比特币的 “挖矿难度调整算法”。然后,问题就出来了:中本聪在写 “挖矿难度调整算法” 时,并没有考虑到多个币在同一算法中并存,然后矿工在不同币之间跳矿的情况。比特币难度调整周期是每2016个块(约14天)一次,这个14天太长了。

矿工按照 “挖最赚钱币” 的原则,不断地在低难度周期大量涌入挖矿,在高难度周期撤出挖矿,形成 “算力闪击”。这导致难度调整算法误判算力,再进一步把挖矿难度调到超级低 / 超级高的位置,直到某个高难度周期实在亏损太多,哪怕最迟钝的矿工也撤出不挖,这个币就死掉了。

上面这些就是比特币难度调整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其实比特币的挖矿难度也是一个风向标,在难度小或者持续下跌的时候,说明全网算力在下降,整个挖矿行业在变冷;挖矿难度大或者持续上升的时候,说明有更多的矿机上架运行,市场信心十足,整个挖矿行业在回暖,因此对于想要入场挖矿的矿工而言,由于挖矿难度、全网算力、币价这三个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在决定入场时间时,不妨关注下挖矿收益这个参数。

有的时候门槛是保护既得利益者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同时只要我们跨过了门槛那么我们就能够获得巨大的财富。因而如果你做为普通人希望在币圈能够有一份收益,那么可以添加我们的官方客服进行详细的交流和探讨,同时我们的官方社群有币圈不同领域的大咖以及资深的职业玩家,可以帮助大家快速的入门并玩转币圈交易市场。添加下方微信即可申请加入哦。

Vitalik Buterin解释:建立可信中立机制的4点基本原则

当你发现类似上述情况时,可能会指出对方的误区并因自己揭开了某个伪君子的面具而引以为豪。是,这么做有时候的确没错。在我看来,将碳排放税视为国家干预主义、而将政府为产权执法视为对自然法的维护,这是一种谬误。同样错误的观点还有,认为我们应该补偿矿工,因为他们是为维护区块链安全而辛勤付出热力学工作的劳动者,而给改进区块链代码的开发者补偿就成了「印钱」。

但即使将人的直觉系统化的尝试常常误入歧途,类似这样的深层道德直觉也并非毫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发挥作用,该原则很可能会成为我们建立起高效、以自由为导向、公平而包容的组织的关键,使我们能影响并管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原则就是:在建立能够决定高风险成果的机制时,这些机制保持值得信赖的中立性(credibly neutral)极为重要。

机制是算法和激励的组合

首先,什么是机制?本文中,机制一词的意义类似于这篇关于机制设计的博弈论文献:从根本上说,一种机制就是一个算法搭配上不同的激励。机制是一种工具,将从不同个体处收到的输入用来确认这些参与者的评价,最终做出人们关心的一个决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机制,其决定是高效的,且与激励兼容。高效则意味着该决定是给定参与者偏好的前提下最好的结果,与激励兼容则意味着人们有动力「诚实地」参与其中。

我们很容易能举出各种机制的例子,比如说:

私有财产权及其交易。这里的「输入」指的是人们可以以捐赠或者交易的形式变更所有权,而「输出」就是一个(有时是有正式凭证的,有时只是隐含的)包含谁有权决定如何使用某个物品的数据库。该机制的目标是鼓励人们生产出有用的物品,且把它们交给能最大限度利用它们的人手上。

拍卖。「输入」是叫价,「输出」决定谁能获得在售标的,及买家需承担的价格。

民主。「输入」是选票,「输出」决定谁能在被选出的政府中控制多少席位。

点赞、踩、喜欢和转发等社交媒体功能。「输入」就是这些点赞转发等等,「输出」决定谁能看到什么内容。博弈论维护者也许会说这只是一个算法,算不上是机制,因为这里没有体现内置激励,但未来的版本中很可能就有了(而且以前的版本里就有,参见Slashdot的元调节机制)

区块链——工作量证明与权益证明中的激励奖励。「输入」是参与者生产的区块与其他资讯,「输出」决定网络最终接受哪条链是合法的,奖励用来鼓励「正确的」行为。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度网络化与中介化的高速发展的资讯时代,中心化机构正在失去公众的信任,人们在寻求改变。不同形式的机制是我们智能地集中群众智慧的方式,也将这些智慧从以往出现过的非智慧部分中筛选出来。这在人们的互动形式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信赖的中立性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个无比重要的概念,值得信赖的中立性(credible neutral)。从机制设计方面简单来看,如果某个机制并不歧视或针对某些人群,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机制具有值得信赖的中立性。该机制公平对待每个人,以至于在一个人人能力与需求都不尽相同的世界里,它也能公平对待每个人:

「挖出一个区块即可获得2ETH」就具有值得信赖的中立性;

「Bob 获得了1000 个代币因为他写了很多代码,我们应该奖励他」并不具有该性质;

「任何被五个人踩的帖子都不予显示」也是可信中立的;

「管理员团队认为其实蓝眼睛人群的帖子都不予显示」并不具有该性质;

「政府对于任何发明创造给予20 年的有限垄断权」可以说是可信中立的(问题在于很难确定如何定义什么样的发明才符合标准);

「政府认为治疗癌症非常重要,所以他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管理10 亿美元的资金以资助尝试治疗癌症的人们」并不可信中立。

当然,中立性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区块奖励机制有利于那些能获取硬体以及廉价能源的人;资本主义机制有利于集中的利益和富人,不利于穷人与极度依赖于公共物资的人;政治话语不利于任何站在社会期望偏差反面的人。而且,任何对协作失效加以调整的机制都必须先对那些失效有一番假设,因此不利于被低估的失效之处。但这一切都无法贬低某些机制比另一些要中立的事实。

这也是私有产权如此高效的原因,并不因为其为天赋人权,而因为其值得信赖的中立性,得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也足够多了。这也是为何按热度过滤资讯是可以接受的,但以政治意识形态来过滤就很成问题,我们更容易同意,一个中立的机制会公平地对待每个人,而说服不同群体都同意将持有某些政治观点的人放上黑名单并不那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直接给开发者奖励看起来比矿工奖励要令人生疑,我们很容易去证明谁是矿工而难以证明谁是开发者,且在实际操作中,试图证明一个人是开发者容易陷入个人偏好的指控中。

注意,我们并不只需要中立性,而是值得信赖的中立性。也就是说,仅仅让机制设计不偏向特定人群或特定结果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该机制能够说服一个足够大且多样的群体相信,该机制在努力地实现公平。类似区块链、政治体制与社交媒体这样的机制都是为方便不同群体协作而设计的。为了让一个机制可以真正地充当这样的共同基础,所有机制参与者都必须看到机制的公平性,同时也要看到其他的参与者也都知道这一点,因为所有参与者都希望能确保其他人不会第二天就放弃了。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类似在博弈论中的「共同知识」的概念,或者用一个不那么数学的说法,对合法性的广泛共识。要实现这样一个中立的共识,机制的中立性必须非常明显,明显到即使在敌对一方虚假宣传该机制有明显偏向性、不值得信任时,让教育水平不高的人都看出其公平性。

建立可信中立的机制

以下四点是建立一个可信中立的机制所需的基本原则:

1. 不将特定人群或结果写入机制

2. 开源且执行过程可以公开检验

3. 保持简洁

4. 不要经常更改

第一点很容易理解,再回头看我们之前的例子:

「挖出一个区块即可获得2ETH」就具有值得信赖的中立性;

「Bob 获得1000 个代币」并不具有该性质;

「帖子被踩得多可见度就下降」也是可信中立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chanye/rgzn/32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