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趣科技

公链知识点大盘点:讲透公链价值积累、安全性和结算效率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EOS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政府流程:个人可以通过该流程向「EOS 核心仲裁委员会(ECAF)」申请冻结或者返还被偷的币。这个流程可以有效的逆转很久以前就被结算了的交易。这样的交易逆转在 2018 年 6 月的时候曾 发生过一批。由于当时只有 21 个实体(出块人)负责处理交易,并且他们都有可被追责的领导人,所以这个流程在当时是可能的。

也许很多旁观者们会为被盗资金归还这样的事情起立鼓掌,但从交易结算的角度来看,这会让区块链丧失一些用户们对该区块链的所重视的品质。在实践中,任何可以实现交易逆转的机制都可能会被滥用。正是因为退款欺诈行为的猖獗,信用卡才在交易中加入了一些交易费用。

可以想象一个稍微复杂点的骗局,比如有人在 P2P 交易中卖出了一些 EOS,然后将该交易投诉到 ECAF,说自己受到了诈骗,并要求返还其 EOS。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干预而导致的结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仅提供这一个作为示例。实际上有许多的区块链都会声称他们拥有完整且有效的获得交易最终性的方法,但又同时增加了能够自主回滚交易和冻结账户的方法在他们的系统之中。这时你仍然需要去考虑交易被逆转的可能性,即使它并没有被明确的编码进系统当中。

4. 比特币透明的 PoW 机制公开了其安全评价模型

再引用一次 Elaine Ou 的话, 比特币的安全模型的最有用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透明和易于理解。交易保证虽没有办法被精确的度量(「多少个确认才能结算一笔 10 亿美元的交易?」),但是计算为支持系统而花费的资源却很简单。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算出需要多少算力才能操纵这个系统(通过做一些粗略的假设)。这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明确的事实,那就是除了国家队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实体可以拿出足够的资源来战胜比特币系统中诚实的大多数。

相比之下,其他的区块链通过对其设计的含糊其辞,或者是一些不透明的最终性机制,来将其安全模型隐藏在其复杂性之下。比如 Verge 在它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中集成的五种哈希函数就成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攻击者发现可以通过针对其中的一个哈希函数「定时攻击」进行来将挖矿难度降低到 1。相比于为系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引入的复杂性反而为系统带来更多的攻击面。

总结

以下是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一些关键点。千万不要将一笔交易在工作量证明机制中的结算过程简单看作是交易确认数量的函数,而要将它看成是一个类似木材石化一样的缓慢过程。它会以一个给定的速率进行,并且无法被加速。这个速率由上面所列举的那些变量决定:主要包括记账成本,交易大小和获取其挖矿硬件的难度。一旦结算完成,木材将完全被矿物质给替换并且变得坚如磐石,而不是像原来一样柔软和可塑。关于这块木材的特征将被永远的保留。

类似的,正如 Nick Szabo 所说,区块链是可以进行计算的琥珀。琥珀出生时仅仅是树的汁液,后来才慢慢变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存储了一些信息(比如昆虫 DNA 等)。将过去对于账本的变更掩埋在不可伪造的成本证明之下的这个过程,同样提供了缓慢增长的交易结算保证。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块累积,区块链的「重力」开始发挥其作用,并使很久之前的交易的重写变得非常的昂贵和笨重。

矿工获得奖励(成本的来源)取决于币的发行数量,单价和交易手续费用。这其中除了发行之外,都是不可被编程的。仅凭一个比较高的发行量是不能保证安全性的,必须要有投资者们为这条链的未来买单并且支持它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量证明制度提供的强交易保证是无法被设计出来的,它们只能自行出现。这是否是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就取决于你怎么看它了。

本文中,我尝试列举出那些影响区块链交易结算保证的关键变量,尤其是那些基于工作量证明的变量。但你应该注意到了我并没有提供任何正式的模型和推荐的解决方案。这其中许多变量并不容易被量化,也可能有一些我遗漏掉的变量存在。也许在我之后的下一位作者能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或者是更注重于实现的模型。

如果我们今天忽视这些问题,在未来我们一样会被迫去面对它们。随着市场上逐渐增多的做空流动性,全新的攻击类型将会随之出现,交易所们也会发现它们渐渐成为众矢之的。同样的,由于一些主流托管机构和清算机构开始接受总计数亿或数十亿的加密货币存款,他们也需要开始制定正式的结算规则。他们将更加竭尽全力的去深入思考它们所依赖区块链的安全性。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zqkj/47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