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区块链+医疗用品的探索,打造产业新生态

“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发展初期鱼龙混杂。备案的出现,其实也是对区块链的一种认可与鼓励,在行业早期及时监管,促进行业进一步洗牌,留下创新性企业,让行业内从业者明晰未来发展方向,也让行业外的人对区块链行业的秩序更加放心。”王鹏飞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特邀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企业教授刘峰指出,在当前政策监管上,已经从高压态势监管演化为对虚拟货币融资的持续监管,以及监管沙盒中允许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区块链迎来产业落地

2019年来,区块链行业经过前期探索和准备,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落地应用涌现。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云峰表示,目前506家已经完成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的公司,领域涉及溯源、存证、票据等。尽管目前区块链落地应用场景有限,但是未来这些关系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技术革新仍值得期待。

根据互链脉搏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至6月,全球共披露区块链应用项目408个,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披露项目的总和。

恒生电子副总裁王锋曾公开表示,区块链应用已经脱离了币的应用范畴,逐渐成为独立的技术体系。“我们看到它从过往小规模的应用与创新到进入快速发展周期,许多应用场景快速落地。所以我们将现如今的时间节点归纳为区块链产业落地的周期。从2019年开始,区块链技术应用将逐步迈入成熟阶段。”

《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相关探索和应用已不局限于底层平台,各行业里的场景应用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以区块链为核心的应用加速落地。

2019年6月,京东数科的大资管事业部与区块链团队推出市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比原有技术方案减少85%的部署时间,每年每个业务节点可节约运维成本超百万,提升了业务参与机构间系统透明度和可追责性,保障了金融相关数据的安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峰看来,过去一年区块链行业应用正在向非金融领域渗透。区块链不仅已在金融、溯源、存证等领域进行了落地应用,还在零售、医疗、智能制造、文旅等领域有了持续进展。

多方向突破“为链而链”

“过去一年,是我国区块链发展从金融泡沫阶段逐渐在走入‘脱虚就实’的一年,联盟链与私有链的研究相较于公链的资产发行、以资产抵押为代表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增多。但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企事业单位为了探索自身业务落地而出现的为链而链的情况。”刘峰展望道,随着区块链技术与产业落地,真正意义上适合区块链技术落地在产业中的现象级应用即将出现。

高承实坦言,当前情况下,。区块链系统本应是信息化与数字化充分发展阶段之后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通过数据全网一致性分发,建立起信任互联。

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告诉记者,2020年是产业区块链落地的决胜之年,区块链落地难不仅由于技术瓶颈和场景化程度不够,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缺失和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度有限。“下一步区块链的发展会沿着这四个维度,真正向产业区块链迈进。”

在陈文看来,2019年热度之下,区块链多中心甚至于去中心的模式,仍需要激励机制以解决“搭便车效应”,若无法对普通参与者进行激励,区块链最核心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展示与现实应用。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不仅会对经济层面有所影响,未来其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区块链正在孕育“世界级”的共识。但也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区块链还处于普及阶段,在初级阶段中,目前更多的是“重整”,虽然公有链发展较早,但仍处于虚拟货币层面的应用,整体仍处在野蛮生长的时期,相比之下私有链与联盟链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发展更优。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曾撰文指出,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存在性能问题、隐私保护、安全问题、治理确实、互操作性问题的不足。

刘峰指出,目前来看,对于目前区块链行业,性能与安全问题是最有希望突破的两个领域。隐私方面,比如安永开源的Nightfall为代表的零知识证明方便了区块链应用于To B领域商业。而性能提升方面,以太坊网络也正在部署的信标链通过集成分片技术,也让信标链管理共识算法和跨分片的沟通实现快速确认与高吞吐量。

吴桐也同样对加密技术和零知识证明等进行结合表示期待,他认为,“解决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间的矛盾是区块链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将加密技术和零知识证明等进行结合是一个重要方向。”

“安全问题不仅指区块链系统的安全,还指链上和链下衔接处的安全,其中后者的紧迫程度甚于前者。”吴桐补充道,治理缺失包含多个方面,既有链上治理也有链下治理的缺失,包括相关立法历程的滞后。完善链上治理速度会比链下治理快,但链下治理会在整个区块链治理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互操作性主要依托跨链技术的发展,(可以预测)跨链的现实需求巨大。

至于互操作性方面,高承实认为,这是区块链未来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虽然近几年有一些跨链系统正在研发,但总体来看这些跨链系统设定的目标与采用的方法,并不特别令人满意。真正的跨链,应该成为未来区块链的底层基础设施,是内嵌在不同的区块链系统之间的,是能够主动适配不同的区块链系统的,而不应该让已经存在的、不同的区块链系统经过改造,再去适配另一种跨链系统或目标系统。

此外,对于技术之外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陈云峰特别指出,“(不容忽视的是),在立法层面,基于区块链产业发展和实践的立法仍近乎空白,因此,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落地,配套的监管政策或者制度也可能会逐步出台。”

国家工信部信息与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创链数据董事长许洪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区块链应用合规性面对线上线下法律如何实现一致性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沙盒机制解决。

我们低估了Libra将会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Facebook的野心是全球使用Libra——而美联储更愿意把它当做隐形美元助力其货币政策的运行。这也是为什么欧盟各国警惕甚至反对Libra。马化腾或许是洞察这一切的。Libra面世之时,马化腾在朋友圈的评论中写道:“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 不发币的腾讯,能玩好数字货币吗?

悸动

比特币降世。中本聪为世人打开一扇窗,透出一束光,区块链世界大门缓缓打开。

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战场。九四之前好几个月,腾讯就正式发布了首个区块链方案白皮书:“筑造可信区块链,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信任基石。”

腾讯可信区块链方案的整体架构分成三个层次:底层是腾讯自主研发的Trust SQl 平台,通过SQL和API 的接口为上层应用场景提供区块链基础服务的功能;中间是平台产品服务层Trust Platform,是在底层之上构建的区块链应用基础平台产品,其中包括共享账本、鉴证服务、共享经济、数字资产等多个方向;应用服务层(Trust Application)则是向最终用户提供的区块链应用。

白皮书还从区块链应用价值角度出发,总结了腾讯区块链方案使用场景方向,具备分为:鉴证证明、共享账本、智能合约、共享经济、数字资产等五大类。

而且,此前内测的黄金红包,已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资产的并行记账,提升了内部多个系统间对账效率,并从底层保护用户资产安全。

九四之后,腾讯区块链继续稳步布局——腾讯申请波币、Qbanking、LinkBanking、波动星球、波动星、infcoin等商标。关于infcoin商标,腾讯申请了五件,在商标详情中,可见到数据加密、数据存储、电子支付、货币交易等内容。

坊间纷纷传闻,腾讯要发币。2018年7月30日,针对网络流传的“腾讯发币”传闻,腾讯方面回应:腾讯区块链不发行数字货币。

腾讯是明确表态不会涉足发币的。九四之后的第一个两会期间,马化腾曾表示对区块链技术的看好:

“区块链是一个好的技术,但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需要建立有效的应用模式,腾讯也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在各个场景中的应用。”

马化腾同时提到,“技术是好的,但是怎么用好这是另一个方面。如果做数字货币ICO,还是有很多风险,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随便发行数字币,那会引发很多监管的问题。”

对于区块链,BAT均是谨慎而低调地布局,但试探从未结束。

筹谋

数据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持续进化的源泉;算法是有效地分析挖掘数据的方法。只可惜,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很难再有什么突破。坐拥互联网时代的资源,腾讯的发展空间很大,但腾讯目前的战略,是需要伟大和颠覆性的产品方向。

2015年,腾讯着手打造了区块链的相关研发团队;2016年,腾讯便开始了区块链底层技术的自主研发,并先后成立了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该联盟包括了微众银行、平安银行、腾讯等 31 家企业。)、开发联盟链云服务BaaS、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

通过两年的技术积累,腾讯于2017年正式完成了完整的底层技术研发,并于2017年4月正式发布了前述《区块链方案白皮书》,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信任基石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更加注重可信和生态的筹谋——腾讯在此阶段旨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可信互联网的发展,打造区块链的共赢生态。2017年9月,腾讯首批通过了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检测标准》,11月正式发布金融级解决方案TBaaS,基本上完成整体腾讯区块链生态平台的搭建,可随时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2018年,随着数字货币的低迷和1CO被监管部门明确禁止,区块链技术洗尽铅华,逐渐去1CO和去数字货币化,成为一个行业都认可的极具潜力的基础技术。BAT也更加愿意公布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布局和未来规划。

腾讯对于任何新技术都有固定的风格,先布局,再应用,应用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腾讯旗下的金融科技独角兽微众银行在区块链上反而积极一些——微众银行就发起了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微众银行与上海华瑞银行宣布共同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上线试运行;微众银行推出基于腾讯云的联盟链云服务(Baas)……

2019年10月19日,腾讯研究院联合腾讯FIT、腾讯云、腾讯法律创新中心以及腾讯财经线共同举行了名为《产业区块链的破局之路》的第一期数字转型策略会,并在会上正式发布了《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此次腾讯白皮书被定义为产业区块链的破局之路。

11月15日,腾讯区块链产品总监王乐庆行业论坛上表示,腾讯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4年以来,截至目前已经申请了300项区块链专利,区块链技术已在税务领域、财政领域、司法领域、金融领域、公益等领域的诸多场景深度落地。

腾讯的区块链业务涵盖金融、生活、通用三大场景,业务更侧重金融和生活场景。依托腾讯的社交优势,大众相关产品容易获得广泛传播,腾讯如想将区块链结合到更多场景,有其优势所在。

出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2019年12月23日,腾讯内部发布《关于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项目组(虚拟组织)并指定相关负责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个小组将专注于腾讯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支付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知》表示,腾讯将在企业发展事业群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下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项目组(虚拟组织)。项目组整体负责数字货币研究项目各项工作推进,跟进落实政府相关部门最新政策,开展数字货币相关研究,业务模式创新及应用场景落地验证。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那么,在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即将面世之时,数字货币必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必争之地。腾讯的举动势在必然。

一方面,随着DCEP的推行,移动支付软件迎来新的市场机遇。C端用户需要一款能够存储与使用数字货币的安全工具,因此,数字钱包、数字货币支付将成为支付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与现在的货币数字化不同,法定数字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新的金融衍生服务必然伴随而来。这对于现存的金融互联网巨头来说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他们也需要着力开发创新型金融衍生服务,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数字货币市场中抢占先机。

Libra面世之时,马化腾在朋友圈的评论中写道:

“(Facebook的Libra)技术都很成熟,并不难。就看监管是否允许而已。”

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微信、支付宝已经是世界最高水平,因此,有人会拿Libra跟移动支付做比较。其实这低估了Libra给全球各领域带来的长期影响。按照Facebook的计划,负责运营Libra的协会将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发者生态系统,构建应用程序和服务,以刺激全球使用Libra——而美联储更愿意把它当做隐形美元助力其货币政策的运行。这也是为什么欧盟各国警惕甚至反对Libra。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ylsh/45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