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巴菲特是“股神”,但在科技加持的“大奖章”基金面前,巴菲特表现差一大截。
1988年,“大奖章”基金创始人西蒙斯网罗了一大批数学家、密码学家和高级计算机工程师,创立了量化基金公司——文艺复兴科技。
西蒙斯的头部产品大奖章,自1989年以来其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35.6%,大幅领先同期“标普500”20个点,更领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但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和金融结合的早期,金融业虽然对信息技术有所担心,但总体乐见技术带来的好处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大量算力成为金融公司处理复杂数据的工具。
金融科技在此阶段主要是金融公司或者从业者推动,49家金融科技成分股,主要还是分布在传统金融业集中的纽约州、宾州、新泽西州、伊利诺伊州等。
(金融科技指数成份股地理位置 制图:网贷之家)
流量(数据)赋能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算力对金融业的加持渐渐进入尾声。一方面,摩尔定律衰竭,但个人算力已经非常强大,科技公司可以为个人直接提供金融算力产品,用户不需要去传统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发现,在算完自己的数据、市场的数据后,更多的数据已经逐渐流向科技公司。
于是金融与科技的竞合进入第二阶段:科技企业用流量或者用户数据赋能金融。2013年,天弘基金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余额宝引爆这一模式。当时,笔者身处这一行业中,传统基金公司面对互联网“野蛮人”几乎无力抵抗,眼睁睁看着天弘基金规模排名从倒数冲到第一。而后,基金公司开始联合腾讯、京东、百度等各类互联网公司,试图实现流量和数据的导入。
于是国内金融+科技加速融合。因为占据流量入口和数据入口,互联网公司此刻是甲方,因此这个阶段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在2013年前后,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实体纷纷诞生,2012年诞生宜人贷;2013年诞生众安保险、众筹网;2014年诞生微信支付、微众银行。
资料来源:新金融在线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阶段,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网络效应几乎所向披靡,仅仅网贷在2018年年初贷款余额就1.2万亿元。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没有门店成本、产品迭代快、洞察人性贪婪。
但大量风险也在累积,随后包括股权众筹、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都曝出风险敞口,从2015年开始暴雷不断,直至现在。
据网贷天眼数据,从2015年开始至2019年6月25日,统计有5634个网贷平台暴雷。
图:网贷暴雷平台数量统计
(图:网贷天眼)
失联、跑路、展期、涉嫌诈骗等等让投资者对网贷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图:网贷跑路原因统计
(图:网贷天眼)
如今,互联网金融平台仍然以每周百家左右企业暴雷的速度衰落。信用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互联网金融逐步集中于在互联网界建立了庞大信用的大企业身上。比如腾讯&微信平台、阿里巴巴&支付宝平台以及他们成立的微众银行、众安保险等

普通用户这才缓过神:快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高收益的产品,但也存在高的风险敞口。高风险背后则是缺乏建立信用的能力。凭借高收益带来的用户瞬间瓦解。
传统金融也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就是信用以及建立信用的路径。它们开始再次将科技当作自己的工具,于是Fintech(金融科技)应运而生。
传统银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
(制表:互链脉搏)
互链脉搏统计,顺应Fintech这一潮流,国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基本都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或者金融科技事业部门。
Fintech,金融在前,科技在后,潜台词是金融主导。因为金融业的灵魂——“信用”这盏神灯仍然掌握在传统金融机构手中。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建设经历了数千年,形成了各项法律制度、金融制度、国家制度、企业规章制度等,为金融企业信用保驾护航。比如国际间的巴萨尔协议、FATF组织;中国制定的《商业银行法》、《信托法》、《基金法》、《保险法》、《证券法》;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各个金融机构设置的风控制度等。
信用也是科技企业通向金融之路的最大门槛。支付宝、微信支付在2014到2018年,经常被监管部门指导、处罚、要求整改,本质是这些科技公司的思维是重用户,轻风险付出的信用建设成本。
信用赋能
在金融和科技相爱相杀中,这两个行业却成为世界的主导者。
2018年,全球市值100强中,科技连续第二年成为前100名企业中市值最大的行业,达到了4.8万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二的行业是金融,市值4.4万亿美元。但是金融入围的公司数量最多,有23家。排名第三的是消费行业,市值达到了2.8万亿美元,距离第一和第二名的距离很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企业市值增幅非常快。从2009到2018年,100强中科技企业总市值增加了433%,同期金融增长222%。
2009-2018年市值100强行业增幅
(图:普华永道)
国内的情况也是金融、科技占据鳌头。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中国企业市值500强中,银行业市值占比最高,达18%;其次是软件与服务(科技)占比9%。
(数据来源:wind 制图:wind)
无论中外,世界已经被金融、科技两大产业所主导。世界是金融的,也是科技的。
然而从美国经验来看,科技产业超越金融已经发生,Fintech正走向Techfin。
科技进入金融差解决信用这一步——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凭什么能让用户、监管、国家长期信任?区块链出现了,金融企业的信用门槛正在崩塌。
货币是金融信用的集中体现,比如一个国家的金融失去信用,货币会贬值,这是金融危机发生国都会遇到的。2008年,中本聪公布了比特币白皮书,人们越来越发现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就是一台信任机器。比特币通过分布式计算、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信用几乎不亚于过去几千年人类对货币信用的“终极幻想”——黄金。
(witter用户Nunya Bizniz发布了一张图片,其中可以看到2013年至2018年间比特币的价格以及1976年至今的黄金的价格非常相似。)
但区块链这个信任机器并不是几年就能建成的,2016年到2019年年初ICO、IEO、IMO等各种乱象,非但没有用区块链建立信用,反而将区块链这一技术带到了近似“诈骗”的沟里。其原因是,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及配套设施不完善。这期间,区块链这台信任机器的效率不高,链下信息的信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很多打着区块链名义的项目,并不是要建立信用,而是为了诈骗,甚至压根就没用到区块链;最后,区块链的配套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即便代码可以建立信用,但是监管区块链的代码还没生成。
就连USDT这样挂钩美元的稳定币都公开承认,只有约74%的USDT由现金及等价物支撑。
但Facebook的区块链项目Libra一经推出,让金融业为之震动:它真的用区块链这台信任机器,并且很务实的采用可靠的技术,比如一开始的使用联盟链,采用BFT共识等。有人说Libra就是Q币+支付宝。从使用感受上或许如此,但这只是表象。
Libra因为使用区块链,其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结算清算,人们对于账簿是信任无疑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价值彻底消失。
此外它还叠加了Facebook、Uber、booking这样科技企业的信用;Visa、mastercard、PayPal金融科技企业的信用以及一篮子法币的信用。成功概率大幅增加。
然而,Libra并不是结束,它只是开始。试想,我们购买保险的钱,为什么还需要保险公司提取大量费用用于维系庞大的营销团队;我们的贷款为什么要支付这么高的利率用于金融机构对我们的信用调查;企业上市为什么要支付那么高的投行费用、律师费、会计师费……Techfin刚刚开始,狼真的来了。
香港40%的新金融科技公司采用区块链运营!过去一年,在香港成立的新金融科技公司中,近40%都在区块链领域运营,区块链公司正逐渐占据香港金融科技行业的主导地位,去年香港金融科技行业新成立的公司中有39%采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运营。
根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数据,DLT在香港新金融科技公司中的占比逐年上升,高于2018年的27%。
区块链推动香港大企业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6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区块链在香港的加速增长。
区块链是香港金融科技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在过去的一年中,在香港成立的57家金融科技公司中,有22家利用DLT技术运营。
财富科技是增长第二快的领域,占新金融科技公司的20%,其次是支付占17%和保险科技占9%。
这份报告指出,自2019年4月以来,在香港运营的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已超过600家,其中包括发放了8个虚拟银行牌照和4个虚拟保险公司。
香港企业拥抱区块链
这份报告发现,企业DLT解决方案构成了香港区块链行业最大的子行业,占香港分布式分类账公司的45%。
加密货

这份报告称,区块链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技术中的一员,它们构成了支撑香港虚拟银行业“结构性转变”的技术堆栈。DLT还被用于几项保险科技计划,这些计划旨在彻底改革香港的保险业并使其现代化。
香港库务局还注意到,在冠状病毒爆发期间,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的采用速度正在加快,这一流行病突显了DLT技术在节约开支和公用事业方面的诸多优势。
本周发布了“金融科技50强”(Fintech 50)榜单,其中包括6家区块链公司,上榜的都是顶级金融科技公司。
在这个昨日发布的榜单上,有一个“区块链和比特币”分类,Axoni、Chainalysis、Coinbase、Everledger、MakerDao和Ripple均跻身其中。
其他上榜的公司包括Plaid、Opendoor和Lemonade等,分别归类于支付类、房地产类和保险类。
在区块链和密码相关的6个类别中,密码交易所巨头Coinbase被指资金最多,为5.25亿美元。Ripple以2.93亿美元排名第二。Everledger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上市密码公司中,其资金基础最小,只有2000万美元。
虽然新金融科技公司

有意思的是,《福布斯》指出,上榜的50家金融科技公司在股权、位置和服务方面有三个相似之处。
“我们所挑选的2020年金融科技50强企业有几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在美国拥有业务或客户的私营企业,他们正在让金融服务变得更简单、更快、更便宜。”
在上榜的50家企业中,有48家位于美国。剩下的两家金融科技公司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者今日从江苏银行获悉,为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该行推出供应链金融云平台。此平台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资金结算,依托核心企业信用、真实贸易背景,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
江苏银行透露,金融云平台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垫付问题,其中,供应链云平台e融单业务

江苏银行副行长赵辉表示,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而供应链金融是将金融资源引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抓手。江苏银行一直以来不断加强供应链金融研究,加深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运用,持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发展智慧供应链金融。
近年来,做大做强交易银行已成为各家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发展共同的选择。江苏银行表示,该行以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为核心开展业务转型探索,研发并推广各类交易银行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据了解,2018年10月16日,经过商务部等国家8部门综合评审,江苏银行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的三家银行之一,其余两家为招商银行和中原银行。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众多新兴科技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ylsh/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