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更新到以太坊 2.0
以太坊 (ETH) 于 2020 年 12 月 1 日开始了“以太坊 2.0”更新的第 0 阶段。本次更新的主要变化是共识算法的变化。目前采用的是一种叫做 Pow(Proof of Work)的算法,但是当最终更新 Serenity 完成时,就会完成向叫做 PoS(Proof of Stake)的算法的过渡。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更新,但由于持续的推迟,它是否会在 2021 年完成是一个微妙的问题。然而,一旦平静完成,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所以让我们继续关注以太坊的信息。此外,在9 月下旬,宣布以太坊 2.0 的首次升级“Altair”的主网实施日期将在 2021 年 10 月 27 日。这是以太坊 2.0 网络在第 0 阶段的第一次升级,是未来发展的焦点。
三、[2022] 以太坊的未来展望和预测
3.1以太坊商业联盟 (EEA) 的坚实后盾
当你听到加密货币这个词时,似乎只有一些投资者知道它,但在以太坊中,有一家名为 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俗称 EEA)的大公司得到了支持。EEA 的成员是共同努力利用和传播以太坊技术的公司。500多家企业已经是EEA的成员,还有微软、丰田、KDDI等众多知名企业。部分正因为如此,以太坊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信任。预计这一大手笔的备份,将在未来继续稳步推进。
3.2降低功耗的运动
以太坊是一种有望降低功耗和提高效率的货币。比特币挖矿工作消耗大量电力,因此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担忧持续存在。以太坊已经被认为是一种适用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货币,因为它消耗了比特币约 10% 的电力。此外,以太坊基金会的 Carl Beekhuizen在他的博客上宣布,他正在转向一种机制,可以将以太坊的电力消耗减少 99% 以上。如果我们继续发展成为解决比特币问题的货币,那么泡沫可能会在 2022 年到来。
3.3重大更新的演变
以太坊在发布后立即从中长期角度进行更新。目前,我们正在接近最后一步,即挖矿方法,从 PoW 到 PoS 的阶段。预计这将具有显着降低网络维护成本的效果。此外,可扩展性有望通过称为 Sharding 的机制得到显着改善,该机制按组批准块。本次更新完成后,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以太坊(ETH)的需求。
3.4以太坊 ETF 批准
以太坊 ETF 也是预测以太坊价格波动的重要指标。4月17日,以太坊ETF在加拿大首次获批,届时共有四只以太坊ETF上市。这预计将引发尚未投资加密货币的个人投资者购买以太坊,因此可以预期将对以太坊的价格上涨做出巨大贡献。此外,虽然比特币ETF目前在美国正在审核中,但考虑到比特币ETF在加拿大陆续获批的情况,比特币ETF最终在美国获批的可能性很大。比特币 ETF 的下一个可能批准可能是美国以太坊 ETF 的批准。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交易量会比现在增加更多,所以让我们一一检查以太坊ETF的状态。
四、2022 年以太坊价格预测
2021 年 4 月价格上涨的背景与欧洲投资银行(EIB)宣布考虑在以太坊上发行应收账款有关。各国都在考虑尝试在区块链上发行证券,但当投资银行宣布考虑发行债券时,市场立即做出了反应。很有可能其他投行会借此机会进行类似的尝试,以太坊价格也很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如果您查看图表,您可以看到自 2021 年 1 月以来继续出现强劲的上升趋势,并且看涨的上升趋势一直保持。与 2021 年 1 月相比,截至 2022 年 1 月的价格上涨了六倍多。此外,价格上涨也在陆续准备中,例如较低的gas价格和以太坊更新,此后价格一直在上涨。事实上,截至2022 年 1 月 5 日,其交易价格约为 440,000 日元。
4.1 2022 年后以太坊价格预测
2021 年以太坊价格的上涨得到了DeFi 等新型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开发的支持。非管理去中心化金融被世界各地的个人投资者用作一种新的资产管理形式。实际基于以太坊开发的 DeFi 上的交易额不断增加,平台上使用的以太坊(ETH)的价格也被它抓住并录得上涨。如果 DeFi 和 NFT 继续发展下去,以太坊的使用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它们有可能在未来以高于 2021 年的价格进行交易。事实上,加密资产分析公司 Mesari的分析师瑞安沃特金斯表示,以太坊可能会在未来被比特币超越,通过引入一种机制来通过更新来销毁它……资产管理平台“Gold-i”的首席执行官汤姆希金斯也表示,转向股权证明将导致比比特币更强劲的上涨。BlockTower Capital 的联席主管 Rahul Rai也宣布,以太坊将在2022 年超越比特币成为最有价值的加密货币。可以肯定的是,许多专家对以太坊的未来寄予厚望。事实上,2021 年 5 月初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 600 万日元,所以以太坊不太可能立即赶超比特币的价格,但从长远来看,现在看来是有可能的。以 100 万日元为目标。
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需要怎样的人才?
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需要如何的人才?区块链产业发展,前提是区块链人才的发展。区块链领域的竞争,必然首先是人才的竞争。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发展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区块链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和外部机遇?区块链从业者和区块链机构又应该制订什么样的人才发展竞争战略?

区块链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直接面向场景应用的一种特殊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分布式计算系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都比较常见,但区块链这种节点地位完全平等,并且实现了数据最大程度冗余的分布式系统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特殊的分布式系统去中心化运行、系统集体维护,具有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特点,由此带来了去第三方信任、交易可溯源等衍生功能。
区块链由于其链上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和最大程度的冗余存储,消耗了大量的存储、带宽和计算能力,同时也会随着链上数据的增加、节点的增加,带来系统效率的严重损失。因此,在区块链这种技术架构中,区块链的全功能节点数量、链上承载数据量和系统运行效率,就构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不可能三角。
由此,区块链的具体落地应用一定是局部的而不可能是全局的,一定是基于特定业务场景的,而不会是脱离具体业务场景的。
在新基建定义的技术范畴内,如果按照不同的技术与业务场景的距离进行分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这些技术与业务场景没有直接联系,也就是说,云计算的建设、大数据的建设、物联网的建设、5G的建设,基本可以不考虑业务应用场景。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系统的建设却是必须要考虑业务场景的。
人工智能领域最具里程碑性的事件是AlphaGo的面世。如果AlphaGo在设计时不考虑围棋的具体游戏规则,只是基于通用的人工智能算法,那么无论带宽有多宽、存储空间有多大、数据有多丰富、计算能力有多强,也不可能出现AlphaGo。正是由于传统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突破与围棋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了紧密融合,所以AlphaGo才能够真正实现应用上的突破。
区块链也一样,要实现数据有效可靠的共享,区块链就一定要与业务场景相关联的。脱离具体业务场景,试图在全部节点间实现全部数据的共享,在技术、资源上都是不可行的。包括哪些数据上链存储、节点如何定义、节点在什么范围内部署等内容,一定是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的。此外,区块链目前尚不支持大数据,不能处理高频业务等一系列技术局限,也要求区块链一定要与业务场景深度契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区块链相比互联网,带来了哪些层面的价值跃升呢?
我们认为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可以定义为区块链应用的1.0版本,也就是链上数据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区块链这个层面的价值,其产品形态表现为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其价值更多体现在政治层面或社会组织治理层面,是建设廉洁、可信、公正透明组织的必须内容。
区块链带来的第二个层面的价值跃升,可以定义为区块链应用的2.0版本。2.0版本建立在1.0版本基础之上,是建立在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基础之上。由于所有节点在数据获取、数据占有方面的能力、水平、地位都相同,带来了区块链链上数据在所有业务参与者间是透明的,不存在数据垄断,也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将实现业务流程的改造,由原来的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的中心化他组织,变为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的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实现各个节点的自协作和高度协同。
这个层面的价值更多是在联盟链系统中实现的,它的价值跃升主要是在经济层面,通过业务流程的去中心和去中介,从总体上提高系统效率。另外,通过去中心去中介,系统会将原来中心节点和中介环节占有的利润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为新系统的参与节点带来更大的益处。
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广泛的连接,包括人与人的连接、人与设备的连接、设备与设备的连接,那么,区块链就带来了连接性质的改变。传统互联网不能做到所有连接的数据是可靠可信的,但区块链却能够保证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不同节点、不同人、不同组织、不同机构、不同设备之间基于数据的连接是可靠的、可信的。
区块链与其他技术的最主要区别在哪里呢?如果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技术只是一种技术的话,区块链则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实现的是已有技术的组合创新。
在技术层面,区块链是包括了非对称密码、哈希函数、对等网、安全多方计算,以及其他技术的特有的结构组合。在业务场景应用方面,区块链已经渗透到跨境支付、交易清算结算、证券交易、档案管理、征信、公证等场景。
从涉及到的学科专业角度,区块链更是包括了计算机、密码学、经济金融、货币理论、社会组织治理、哲学、法律等很多学科专业内容。因此,区块链是一个包含多种内容的有机组合,其中的每一个技术、每一个应用场景、每一个学科专业都在区块链体系中有其特定的位置,并服从于特定的结构安排,这些技术、场景和学科专业并不是随便组合就能形成具有区块链功能的组合体的。
因此,区块链系统的建设、运营、维护和应用,就要求相关的从业者具有广博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再像以往一样,局限在工程技术,或货币金融等相对单一的领域,而是跨越了多个学科专业领域,涉及到了不同层面的知识。
区块链对个体水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技术上的专业性、知识上的综合性、能力上的复合性。从总体上来讲,区块链领域又面临着区块链人才数量上的稀缺性和培养上的时间紧迫性。与即将展开的广阔的区块链应用需求相比,每个地区,以至全国,甚至全世界,真正的区块链人才少之又少。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18次集体学习,习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标志着区块链在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习主席指出,要“加强区块链块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0年4月20号,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区块链与人工智能、云计算一同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隶属信息基础设施范围。
2020年4月30号,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到2025年,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区块链技术创新基地,培养汇聚一批区块链技术攻关团队,基本形成全面推进、重点布局、特色发展的总体格局和高水平创新人才不断涌现、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产生的良好态势,推动若干高校成为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一大批高校区块链技术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动能,有力支撑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和管理。”
同时,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方面是疫情防控带来的必然结果,比如各国政府要求人们居家隔离、减少接触。但如果数字化、网络化没有为我们提供线上办公和线上生活的便利条件,那么很多事情也不可能在线上进行。
另一个方面,这种变化也是全球数字化和网络化进一步发展的深化。综观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历程,互联网从实现信息的连接,到实现消费的连接,再到即将实现的产业的深化和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区块链在内的多种新兴技术,在引导一部分人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淘汰旧时代的人。
如果说互联网淘汰了40后、50后和60后,移动互联网淘汰了70零后,网红、直播、带货淘汰了80后,那么区块链是否会淘汰90后?知识的综合化、能力的复合化、技术的专业化、认知的现代化,决定了每一个个体在未来的新的产业结构中的位置和能够发挥的作用。
区块链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影响既是深刻的,也将是永久性的。在变革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在快速变革,不断升级不断优化,当代人必须永远处于学习状态。只能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区块链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发展竞争战略?
区块链领域的发展和竞争,无论是全球范围内区块链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还是国家层面的区块链发展和省际间的竞争,或是具体区块链落地项目的发展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和竞争。这种竞争不但是现有区块链人才水平能力的竞争,更是区块链领域人才学习成长速度和成长质量的竞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chuangye/gushi/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