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而言,支持货币稳定和货币政策传导性其中一个安排就是,任何一家支付机构都应该有100%的备付金,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参考了香港回归时的做法。香港1997年回归之前,有两个发钞银行,即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香港货币当局即香港金管局并不直接发钞票;后来因为香港回归祖国,中国银行加入发钞的行列。实际上这就是商业银行在发钞,但是中央银行是有管理的。其中,一个重要管理手段就是,每发行7.8港币必须交付1美元作为备付证明书。当然,这么做也有类似的其它方面考虑,也就是说,发行机构

再下面的一个环节是,必须考虑到当今世界上共同要求并共同协调的所谓“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问题。洗钱和恐怖融资显然对社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技术开发方面需要对此有一定的公共性觉悟。技术可能用于好的方面、也可能用于不好的方面;例如某项生物技术的发展可能对于治病,对于生态会有好处,但也可能被什么人拿去做生化武器。所以,需要有所把控。有一批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技术出现后,还没有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就被暗网(Dark net)中的人士加以广泛应用,诸如逃税、洗钱、军火买卖、人口贩卖、假凭证贩卖等,这些交易希望匿名交易,希望不受监管的追查,因此在这方面要加以特别小心:新的支付体系和数字货币必须能够有效地符合当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要求。
最后,跨境支付也是一个重要议题。既然说新兴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已经对支付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它必然也有可能对于跨境支付带来重大影响。首先从技术上看,会带来更加便利的可能性。从需求方看,我们承认当前全球跨境支付方面确实有很多不便之处,效率不高。但是,跨境支付和境内支付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跨境支付涉及到货币政策主权。一国的宏观政策主要调节国内的经济,但需要关注跨境支付在什么程度上会影响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主权的调控。
再有一个,跨境支付会不会影响金融稳定。今年的金融稳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在新兴市场,我们看到新兴市场汇率贬值、资本外流,其中比较显著的,今年春天先从阿根廷开始,后来有土耳其、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不少国家都波及到,程度也不太一样。因此,如果有了跨境支付,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又多了一个因素。
此外,刚才说到如果数字货币在国内是一种“稳定币”,必然要盯住本国的主权货币,那么国际跨境支付以后,有没有一个基准要盯住呢?我认为,可能也需要有一个基准来盯住,这个基准不管比例讲解,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很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是一种混合的货币。因为单独盯住单一一种货币或盯住黄金,都有缺陷,但是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有精准支付能力的这种稳定的货币篮子。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最后,跨境支付可能还需要有全球的协调机构,但现在并没有一家全球的央行。各家央行,尤其是有的国家的央行,特别强调央行从立法角度就是为本国经济服务的,没有任何义务考虑政策溢出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但实际上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到底都知道货币政策有溢出效应问题(宏观调控包括财政政策都可能有溢出效应问题),所以全球需要协调。
因此,如果实现跨境支付,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能够在效率上大幅向上提升,但需要研究的事情还是不少的,其中最终也涉及到有没有全球性的权威机构或者全球央行之间进行协调,从而来支撑跨境支付。此外,除了协调之外,还要防止一些其他方面的做法。比如,有些国家现在还挺喜欢使用金融制裁的,制裁以后会对货币的结构、对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的特性都产生影响。
因此,从技术上来讲,在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到底必然会考虑在跨境支付方面有所作为。但是,这还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才能够真正把跨境支付做得更好。
上面这些就是我从若干个角度跟到底介绍一下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并没有做详细的技术方面的探讨,但希望我讲的内容会对到底有所启发,也就是说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比较全面地来看待这件事情,从而把这个重大的发展契机抓住,发展得更好、更健康,进而更有效地为经济、为全球服务。
谢谢到底!
–END–
本文转载自 财新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chanye/zhineng/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