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业新闻 > 新能源

以太坊伦敦硬分叉逼近!分析师:以太币兑比特币汇率将狂升40%

重新定义资产:从资产数字化到全量信息数字资产

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工作是处理各种各样的资产发行、资产交换。而目前的技术手段都只能称之为资产数字化,而区块链实现的是“基于全量数据的数字资产”,如何理解二者差别呢?资产数字化:简单的说,资产数字化是将原本记录在纸质文件上的资产信息采用数字化的信息记录到软件系统,最后与其他数据一起保存在数据库中(系统安全等级有一定差异,但本质一致),资产数字化提升了资产转移、交换的效率,但同时带来了易篡改、易作假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极有可能变成大型的金融事件,这在最近几十年的数字化进程中是屡见不鲜的。全量信息的数字资产:首先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同样也是记录在账本中的数据,但其通过密码学与共识机制较好的解决了简单数字化带来的易篡改和易作假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特性是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可以其附属信息高度耦合,也就是数字资产可在其全生命周期携带大量的信息,且包括自身资产的状态变化信息,包括交易记录、发行记录、拆分记录。资产或数字资产的关键是贸易背景信息,当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携带了包含自身贸易背景真实性信息的时候,数字资产的价值就能够非常容易得到认可,更有利于从事一系列的其他金融活动。

举个栗子

电子票据可以认为是一种资产的数字化,电子票据是传统纸质票据的一种数字化表达形式、这张票据本身记录的只是作为流通工具的部分信息,并没有显示票据开立出来背后的贸易合同、物流、发票、保理合同、法律关系约定等背景信息,而在区块链上发行的应收账款凭证却可以很好的包含这些贸易背景信息(现阶段仍然依赖链下信息),随着链上原生信息越来越多,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可以更好、更全面的还原整个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而这一切均是可追随、不可篡改的。(——本例来自姚前所著:《数字资产与数字金融》一书)

区块链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有别于传统数字化的资产全周期管理基础设施,也重新定义了资产的概念,目前仍然有巨大的现实资产还未实现线上化,而我们相信,区块链会是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从中心化账户到用户自主的去中心化数字身份

现代金融几乎所有的服务都基于银行账户体系,而这一账户体系完全掌握在金融机构手中,包括用户所产生的用户数据,用户的所有资产、重要信息都由账户保管者之手才能实现业务操作,这一形式造成了用户信息与资产的安全问题。也造成了金融霸权的产生。区块链通过密码学公私钥体系初步实现了用户自主的去中心化数字资产,私钥的签名保证了用户在金融活动中的自主意愿

与用户操作主权,通过密码学算法保证了资产真正交到了用户手中,而不是由中心化机构代为保管。同时其他密码学算法如零知识等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从成本这一另一个角度出发:银行账户系统呈现一种账户孤岛的状态,不同银行和金融机构拥有不同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的互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最为典型的场景就是跨国转账,由于不同国界的人存在于不同的账户体系中导致至少再需要一个中间账户进行账户间的交互。

根据麦肯锡 2016 年研究表明(McKinsey & Company, 2016),一个美国银行通过代理银行进行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美元-35美元,是一笔境内支付的平均成本的10倍上面这些。其中34%的成本来自被锁定在代理银行账户中的流动性(因这些资金本可以用在收益更高的地方),27%来自司库操作(treasury operations),15%来自外汇操作,13%来自合规成本。而对于区块链来说,多方账本+公私钥账户体系天然的打通了不同账户与账本,极大降低了成本。这里要说的是,对于KYC 与 AML ,区块链可以用其他方式优雅的实现(如许可式区块链、引入认证方等,在此不作赘述)

从高度依赖金融中介到自金融自金融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非金融企业依托信息技术,以服务自身主业及关联产业为目的,向其自身或有业务关联的企业及个人,如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终端消费者和自身员工等,提供投资、融资、支付结算与增值等综合金融信息服务。——通过自身产生的信息转化为面向自身生态的金融服务。在自金融概念中,资产由用户原生产生(上述文章提到的全量信息数字资产),用户可掌握自主身份与资产,用户可以不依赖金融中介进行金融活动。从之前的分析中我没可以清晰的看到区块链可以作为完美的自金融基础设施,而这一点则是区块链对于金融行业最深刻的改变。

区块链自金融的雏形与特点

一、通过自身活动产生基于全量的数字资产:目前最为典型的包括供应链金融中的应收账款数字资产、订单数字资产、数据银行中的用户自主数据 二、不依赖金融中介进行金融活动:参照目前最火的 Defi 项目我们就可以看到在 Crypto 世界中已经实现了用户点对点的交易(绝大部分数字货币)、基于全网共识且人人可做市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通过合约控制的链上抵押稳定币系统 MakerDao、链上无中心化担保的借贷 AAVE 等。而这些方案也不断在现实产业中以不同的方式实现。

从外部监管到穿透式监管

广义的金融基础设施还包括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用环境、反洗钱以及金融监管,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法律法规及相应的监管。

从技术特点上来看,区块链技术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监管友好架构,传统的技术监管与受监管本质上是二元独立的,监管方在外部对受监管方业务内部进行监管,从效率和深度上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成本会很高。

区块链技术可以让监管方与受监管方同处一个业务状态与环境中,其监管的手段、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效果都完全不同于原有的监管框架。区块链技术在监管及风险管控方面发挥作用主要依靠以下几个特性:

1)全量业务数据可获取:首先对于风险管控及监管来说,可以随时同步账本信息,对正在发生的链上业务进行监控,同时数据是不可篡改的,这非常有利于进行源头确定和罪责。2)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性:通过将风险管理手段与业务逻辑同时写入智能合约中,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的特点,让风险管控手段与监管手段变成无法跳过的程序,自动化的进行风险管理与监管

在我们之前的项目中通过与监管机构的沟通,进行相应的设计来满足监管单位在区块链架构中进行更好的监管,其中一个设计我们叫:基于智能合约的事中监管系统。事中监管系统是区块链中间件层和智能合约层建立的相关服务组件,首先,业务合约将监管规则植入其中,当业务层要调用业务合约时,事中监管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智能合约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如有异常数据可报送监管方系统,并发出监管指令对执行中的业务进行干预,如暂停、运行、黑名单等操作,实现业务的事中实时监管。监管全过程都可以实现在线自动化,从效率和深度来说都是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

很感谢您阅读至此,为避免行文过长,本文仅从会计学、资产、金融模式几个方面对区块链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当然,区块链的影响范围远不止如此,更多的还包括:法律法规、货币的可编程性、交易摩擦、大规模普惠金融、无国界金融、不差别收入等等方方面面影响着已经发展上千年的古老行业,作为区块链技术服务商,我们希望在未来到来之时,用我们的技术去帮助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公平、更少摩擦的金融系统。欢迎关注荷月科技,在未来的文章中与网友们交流更多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心得。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chanye/xinnengyuan/23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x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