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数据库技术的代表公司有Google、百度这样的公司,能检索整个互联网上大量的海量数据。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关系型数据库的强大,现在的数据库技术足以支撑很多金融交易以及电子商务业务。
随着Oracle这样的公司的进步,淘宝Ebay这些公司,我们能够处理海量的交易。
那么随着这个技术不断的进步,又出现了新的数据库技术,比如文件数据库技术等。
这些技术支撑着微博快手这样的应用。我当年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时候,我很难想象今天的应用能每天能够处理上亿的视频。
新增数据库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存储海量的视频,能够用手机能够无限地去看直播。
那么区块链也是一种数据库,这种数据库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新型的应用,拭目以待!
区块链这种数据库它有什么特点?首先它是一个点对点的数据,而这个数据库存储建立在现代的互联网基础之上,它的存储节点分布在全网上。
它不由单个的个人或者企业来托管,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点对点数据库。
这样的数据库,它不是高效的。但是由于现在互联网的技术非常强大,我们已经不再在乎带宽成本、存储成本,所以我们可以建设这样的点对点的数据库。某一些节点的损坏,甚至某一些网络通道的损坏,并不影响数据库健康高效的运行。
那么,这样的数据库存储的是什么数据呢?我们看到目前大部分的区块链,它存储的是网络里所有的交易明细,或者叫数据明细。
区块链英文叫blockchain,每一个block是一个数据块,这个数据块里面会有一些索引,最后通过计算机的一些数据结构,把这些区块连起来,同时通过一些数学算法对数据进行快速的检索或者校验。
所以,区块链存储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并且所有人都可以访问完整的数据库。
当然它通过加密公钥和私钥的方法来保护隐私,只有相关的双方可以查看这个数据。
这样的数据库,设计一个点对点的存储了全量的数据库能干什么?这种方式看起来挺笨的。
在区块链上做一笔交易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用户A要给用户B来发一笔交易。
这个时候,他会把这笔交易广播到全网,说我要给那个人发交易了,所有人都会收到交易,但是大部分人交易与它是无关的,就扔掉了。
那么这个网络里有一种人,我们把它叫记账人,有的区块链网络靠选举,有的区块链网络靠权威。如何确定记账人的过程叫共识算法,不一样的区块链有不一样的共识机制,这些记账人对这笔交易进行了校验,是不是造假、有没有双花等。
当这笔交易校验无误以后,会广播到全网,每个人都会收到,但是只有A和B是与交易有关的,A告诉他的钱少了,B会收到一个账本承诺,一笔交易就完成了。
这个过程看起来挺傻的。但是,这人类信息时代,我们第一次实现了点对点交易。A和B可以是中国人、美国人或者日本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完成了一个点对点的交易,没有通过中介服务商,没有通过权威机构,这是划时代的。
在信息时代之前,我们的交易都是点对点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信息时代以后,我们有大量的资金中介、信息中介、物流中介,区块链是我们在信息时代第一次实现点对点的交易。
今天的区块链网络除了能存储交易,还能够存储程序,过去的程序逻辑都是跑在单个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计算机集群上,那么这些计算机网络是可以受到一个中央机构来控制程序。
今天你只要做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放到区块链网络上以后是不可篡改的。
比如,两个人约定写一篇稿子,写完稿子对方要付稿费,如果你害怕别人耍赖怎么办?这时候,我们一般会找一个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一般要收费的,那么区块链的智能合同能够实现一个代执行能力的合同,它能够确保逻辑拥有执行能力, 所以很多人给它取名智能合同,它是一个拥有法院一样的强制执行能力的程序 。
区块链其实很简单,它是点对点网络里分布式的不可逆的数据库,数据库里存储了网络上全网的交易数据。这个网络不仅能存储数据,还能存储一种程序,这种程序也具有可执行性、不可篡改性,这就是区块链。
很多人问我区块链怎么用,有保险公司的,有航空公司的,也有政府机构的。
我们理解区块链这件事情要从几个角度出发,首先区块链源自比特币,网友们对比特币都有不一样的认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比特币不是币,没有人拿比特币来支付,没有人拿比特币来买东西,它完全不是一个货币,它是一个商品 。
比特币就像很多游戏设施里面的游戏币一样,我们玩游戏,我们认为某一种装备是个大炮,它是有价值的。
在比特币的社区里面,他们在玩这样一种社会游戏,他们认为比特币是有价值的,所以比特币是一类特定人群的共识,跟一个游戏社区里面,所有玩家的共识一样。因此,比特币不是一个支付货币。
第二,我们来讲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在英文里是一个中立的词汇。我们都说区块链没有中心,其实区块链有一个很强的中心,也就是规则的设计者。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设计者给它设计了一套规则,这个规则能够运行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上千万的人口里,而这个规则没有任何折扣地在各个国家运行,这是很难的事情。
区块链没有强烈的权威,就靠一套规则——数学算法,就能够在全球无误地运行。所以,区块链其实是去掉了中间的环节。比如政府要做一件事情,通过区块链技术,就可以确保想做的事情能百分百做完。所以,区块链的核心是去中间环节化。
和互联网一样,今天每一个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每一个政府也都是互联网政府,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工具。
同时另外一面,我们也看到一些纯互联网企业,比如说没有互联网,就不会有滴滴这样的应用,没有互联网,可能就不会有像Youtube、抖音这样的应用,它是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来的商业应用。
所以这两类,一类叫应用互联网,它是一个工具型应用。第二种,互联网技术是应用里面的一个核心,所以这会是一种颠覆型应用。
我们讲区块链如何应用,也是一样的逻辑。我相信区块链在很多领域里面,比如说在溯源、存证等领域可以有很多工具型应用 ,这些工具型应用会在未来的很多年里逐步地缓慢地在政府、企业、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里进行应用。
另外一面,我相信也会有很多完全基于区块链的颠覆型应用 ,比如说世界上有各种基于区块链的汇款,比如Facebook要组建一个叫Libra的产品,这些都将是基于区块链的颠覆型应用。
目前在全球其实有大量的区块链应用案例,大概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类似数字资产。比特币其实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 ,我们看到在很多国家有很多零售金融方面的小额支付、跨境汇款,这些都是基于区块链网络的;
在政府与法律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的司法已经认同了区块链证据的法律效应,在很多国家利用区块链选总统,选举的票是不能造假的;
在金融基础设施中,像证券的结算、清算等,区块链技术非常适合,包括中国央行,很多国家的央行和商业银行都在尝试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货币,这样的电子货币能够像我们纸币一样点对点交易,同时它又是可以追踪的,可以反洗钱的,所以它将是一种电子现金。
在互联网时代,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你可能很难想象,每一个设备都要有身份证,要去银行开一个户。
所以随着互联网和AI的发展,区块链可能会成为所有智能设备未来的底层支付系统。
区块链有很多具体的应用案例。因为在很多领域里面,区块链的参与方各有各的利益,你很难让他们把数据集中到某一家企业手中,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它可以作为一个底层的共享数据库。
在这个数据库上存储的数据都是加密的,这个数据库不属于任何人,它属于社区或者是社会的基础设施。
如果你想要使用这个数据库上面的数据,就需要数据的拥有者进行授权,比如说谁想看我的数据,他要向我请求,经过我的授权以后,他可以来奖励(我贡献)这个数据。
当然,国家或者监管机构可以有超级私钥来对数据进行管控。所以区块链是一种可以在多方之间共享的数据,而且这种数据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区块链在电子证据方面的应用,这在北京的互联网法院已经有明确的案例 ,我们认同在区块链上缓存的数据快照,它的法律效应是明确的 ,也有两高的司法讲解作为支持。
Libra是今年很大的事情,Libra其实非常像SDR,SDR的前身是纸黄金,黄金不能分割,所以我们做纸黄金,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纸黄金不再锚定黄金了,锚定各国的货币。
Libra是Facebook这家企业推出的产品,它把一个货币锚定的货币池发行到区块链上,变成一个token,这种token可能会拥有全球的信用以及全球点对点的支付能力。
Libra出来以后受到了美国监管机构的强烈关注,他们关注的点是Libra到底是削弱了美元的全球控制力,还是增强了美元的全球控制力。
Facebook老板马克·扎克伯格在国会听证会上这样说,首先Libra是一个瑞士的基金会发起的,美国政府无权监管。第二,Facebook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政府批准之前,不会让Libra上线。第三,我们是增强美元的全球竞争力的。第四,美国不做,中国就做了。
通过Libra,全世界可以看到,区块链未来可能会成为社会法制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
所以很多人担心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问题。其实区块链虽然是一个点对点的网络,但是完全可以通过超级私钥来管理 ,包括我们公司,我们在美国监管机构的监管下发行稳定币,美国纽约监管局是要求我们拥有超级私钥,随时可以停止某一笔交易的。
在区块链上的实名身份认证也跟过去不一样,我不一定要通过身份证,可以通过设备号、IP地址等来实现实名制。
区块链计算的安全性其实可以通过各种现在成熟的可信计算技术来实现,区块链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加密算法,能够保证数据的开放性,同时又能够保护隐私。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是区块链行业中一家已经有6年创业史的中国公司。我们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都设有办公室,我们在国内推出了一个全面的区块链大数据平台。好,谢谢各位。
传统机构加速入局加密货币,春天来了?
刚进入2020年,加密货币就迎来了至暗时刻,连比特币都跌到了3800美元,但恐慌情绪过后,加密货币就立即表现出了它的韧性,逆势反弹。尤其是在被DeFi引爆之后,持续升温直到现在。
这场盛宴不止是加密世界的原住民的狂欢,传统机构也纷纷入局,而且直奔代币及其衍生品。
比如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自今年8月以来就已经买入了3.8万多枚比特币。
而且最近DeFi火爆,不少传统公司也考虑将DeFi作为理财手段。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加密货币,它都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了金融世界的一部分,而且越来越重要。
从链到币——由抗拒到拥抱
传统机构布局区块链——这不应该成为新闻。
但传统机构对于区块链的态度一直都很谨慎,因此早期投资也多偏向于区块链技术及服务。
在当时,与区块链伴生的加密货币仍然被视作异端,传统机构只是抱着不想错过可能是下一个风口的态度,布局一下区块链赛道而已。
但随着加密世界的急速成长与扩张,尤其是不断冒出的财富机会,让传统机构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抗拒到拥抱。
市场嗅觉最敏锐的当然是交易所了。
2015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就投资了Coinbase——现在是美国最大的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
如果说投资交易所是间接入局,那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就更直接了——在2017年上线了比特币期货。
此外还有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等传统交易所,纷纷布局加密货币及其衍生品。
甚至纳斯达克的CEO曾表示:“一旦新兴加密货币行业受到监管,纳斯达克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加密货币交易所。”
除了交易所本身是基于业务扩张而入局加密货币,投资机构也纷纷入局。
比如华尔街传奇投资者、旗下基金Tudor BVI规模约220亿美元的保罗·都铎·琼斯,在今年5月公开表示,他考虑了多种投资品类,黄金、美国国债、某些类型的股票、货币和大宗商品……最后将目标瞄准比特币。
“我们正在目睹巨大的货币通货膨胀,各种形式的货币都在以空前的速度扩张,这在发达国家历史上从未见过。”
在琼斯的计算中,全球各国央行2020上半年印制了3.9万亿美元的货币,相当于全球GDP的6.6%。所以他建议购买比特币来对抗通货膨胀。
像琼斯这样的传统金融出身的加密货币拥护者还有很多。
比如高盛股票衍生品业务的前负责人帕尔表示,他的投资组合中,超过50%是由比特币组成的。
比如Facebook前产品经理Anthony也表示,他50%的资产是比特币。
当然,除了比特币,还有更多的加密货币被传统机构投资,只不过比特币被提及最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chanye/xinnengyuan/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