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0 到 3.0 区块链和互联网的发展有多相似?
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首次概述了区块链技术。最初,区块链被认为是一种全球化、去中心化、点对点的货币,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未来有可能应用到各行各业。实际上,区块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与互联网十分相似,都将经历从 1.0 到 3.0 时代的发展历程。区块链到底是如何发展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1.0 时代:比特币和加密货币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整合的阶段被称为Web 1.0.Web 1.0 标志着互联网的开端。当时的万维网由静态网页组成,并且不提供交互内容。
同样,区块链技术始于比特币。世界各地许多开发人员仍然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非常适合在未来创造一个更好的货币体系。
区块链技术基于一个共享的公开账本,而整个加密货币网络都依赖于这个账本。通常,人们依靠银行的信誉来验证分类账本的完整性,区块链则利用密码学技术进行验证。
区块链(blockchain)的名字来自其底层数据结构–最多包含1兆字节文件的"区块"(block),本质上是包含金融交易信息的分类账本。区块通过复杂的数学证明被"链接"(chain)在一起。交易方在某种程度上是匿名的,因为区块链没有说明交易方的名称,而是提供由字母、数字组成的名称。
区块链技术可以无需政府或金融监管机构等中间人的支持或授权,就能实现点对点传输,它被称为"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本身也是"货币互联网(internet of money)".就像互联网有效地分散传播知识一样,区块链技术可以成为未来分布式金融交易的基础。
虽然比特币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价值储存方式,但是批评人士指出,比特币相对简单,无法处理合约或信任协议,并且工作量存在限制,这将阻碍它未来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世界货币。
最初,互联网作为分享信息的手段发展,超链接是其最伟大的工具;而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成为了诞生新社交平台的平台。同样地,比特币正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已经被采用,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代区块链技术".
2.0 时代:以太坊与智能合约
Web 1.0 基本上由通过超链接连接的网页组成,而 Web 2.0 引入了一种理念,即 Web 设计可以旨在培养创造性、协作性,并以社交共享为基础。
在我们目前所处的区块链技术时代(这个观点存在争议),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提出了利用区块链管理资产和信托协议的想法。
以太坊是最重要的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以太坊则被称为"数字石油".
以太坊首次为互联网的"集中化"(它增强了 Google 和 Facebook 等企业集团的能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有效地将区块链发展为平台。
以太坊通过智能合约提供了新的功能。目前,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和政府可以执行或管理两个实体之间的合同,而以太坊可以在区块链上管理双方的协议。一旦触发到期日或执行价格等事件,智能合约能够以一种不存在所有权争议、不改变开放协议的方式管理合约。
以太坊等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不仅颠覆我们对货币体系的理解,还可能对诉讼人、监管者和官员产生重大影响。
在未来,个人可能能够通过区块链提出复杂的协议,例如债券、婚姻或信托基金。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不需要支付"受信任的"被背书人或诉讼人费用,就能让协议自行执行。
然而,以太坊的"杀手锏"是其托管、创建和运行首次代币发行(ICO)的能力。
希望在证券交易所注册的公司将通过出售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形式筹集资金,而 ICO 可以通过向投资者提供代币的形式为新项目筹集资金。在以太坊平台,人们可以创建其他代币,并且管理参与 ICO 的各方之间的信任协议。
虽然以太坊很可能成为未来开发分散式应用程序和协议的领先平台,但是也存在限制并遭受批评。
与比特币一样,随着用户的大量增长,以太坊在未来面临着拓展性问题。其次,虽然以太坊为平台上运行的服务提供了兼容的代币模型,但无论是以太坊还是比特币,都无法与其他去中心化货币或平台进行基本的交互操作。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用户希望将价值从一种货币转移到另一种货币,必须通过交易所进行操作。
Web 2.0 也经历过类似的挫折。批评者认为,Web 2.0 仅仅是基于 Web 1.0 的技术和概念。此外,有人认为,Web 2.0 允许用户发表不恰当的观点,并将其传播到庞大的网络,从而从根本上扰乱了政治经济。近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欺诈性 ICO项目,也是类似的情况。
不过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或许还有充分的机会来完善区块链和互联网。
3.0 时代,并且走向未来
就像我们多年后才能定义"Web 3.0"一样,我们可能只能在事后使用"第三代区块链技术"这一词。
按照预期,随着互联网(以及可能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平台和应用程序)持续发展,人们将会迎来"智能互联网"(the intelligent web)时代。
Web 2.0 以"共享孤岛(sharing silos)"(也就是可能无法相互通信的专有平台)为基础, 智能互联网可能以更加互联、开放和主动的全球网络为基础。
正如John Markoff在《纽约时报》上概述的那样,Web 3.0 可能会提供"微格式、自然语言搜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推荐代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强调机器辅助的信息理解,从而提供更有成效和更直观的用户体验。"
同样地,区块链也需要攻克难题,为全球数百万用户提供更加直观和可用的技术。
正如人们需要扩展物理基础设施,以便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互联网接入,区块链技术也需要效果显着的扩展解决方案。
尽管已经有新的加密货币问世,承诺每秒钟可以容纳更多交易,但是第三代区块链技术需要提供可信的扩展解决方案–无论是通过改变区块链本身的属性,还是通过闪电网络等"第二层"解决方案处理更多交易。
网络需要变成可以相互通信的形式(应用程序不再需要驻留在"孤岛"中),区块链技术也需要一种可相互操作的资产形式,以减少对加密货币交换的依赖。
最后,也可能是最根本的一点,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技术和 Web 3.0 最终可能会合为一体。互联网需要一个开放和安全的平台来提供更直观的体验,而区块链技术可能能够提供一个开放、不可更改和去中心化的平台,为互联网未来的交易和应用提供动力。
π币最新官方消息(2022π币最新消息)最近,有粉丝后台留言称,PI币最近登陆不上去了,很多用户已经慌了,不知该怎么办!随着PI币不能登录这个消息的不断发酵,pi币跟多的内幕也被网友扒了出来,这个所谓的斯坦福大学博士的项目,其实就是国内几个资金盘操盘手包装出来的,而且其中一名操盘手就是币圈著名大忽悠张鹏!张某因为其他项目割韭菜,已经被相关部门网上追逃,目前已潜逃海外。
如果您要卖买pi币,可以去欧易交易所看看!欧易okx交易所是全球三大交易所之一(欧易,币安,火币),欧易交易所目前国内用户还可以玩。
欧易注册地址:https://www.oke4.cn/vip888
注册登录之后,下载app实名,完成新手任务还可以领取比特币奖励!
pi币设计的初衷就是以零撸的方式割韭菜,但是后来随着用户量的增加,pi币的操盘手将项目方改成靠用户看广告的方式获利!当然最后也可以通过pi币本身价格收割一波!
在一个“派币交流”微信群里,许多币友沉迷于手机挖派币。“现在每个派币(Pi)值100美元,现在我们挖的币就等于是原始股,以后的价格会和比特币看齐的。挖币需趁早!”这种洗脑式的宣传比比即是!在比特币“造富神话”的刺激下,互联网平台催生出花样百出的各种虚拟币,它们被赋予“十倍币”“百倍币”的想象空间。许多人以为自己持有的是潜力股,但可能挖了好几年,得到的是一地鸡毛。
走入“派币群”
派币,是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号称是可在手机上“挖矿”的加密数字货币。据派币中文布道者官网介绍,派币由斯坦福大学博士团队打造,是给普通人的一次赚钱机会。
相对于挖比特币需要足够多的矿机,挖派币的方式堪称币圈最简单。据派币中文布道者网站显示,币友只需要下载派币App就能免费挖矿,不耗电、不费流量,每天只需点击一次,就能挖到派币。
据该网站一位工作人员说,派币的全球活跃“矿工”超过1800万,国外易货共识价格大概为100美元/1派币。
换句话说,现阶段Pi Network单纯靠“画饼”,就硬生生圈到了近两千万活跃用户。
手机挖矿的“财富密码”
手机到底能不能“挖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吴海峰博士表示,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视算力为核心竞争力,加密货币挖矿需要消耗大量算力,占用大量存储。比如,比特币是根据特定的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的。为了“挖矿”,许多区块链项目开始搭建超级计算机,算力提供者与需要者的地理距离、网络拥堵、信号碰撞都是分布式计算领域的挑战。
“如果像派币描述的那样,用手机能‘挖矿’,说明这个项目的算法底层是比较简单的,肯定不会像比特币、ETH这样用心设计算法。后者的代码动辄超过百万行,都是靠超大算力的矿机维持‘挖矿’的。”
他否定了派币的应用价值,“挖一枚比特币消耗的电力非常大,付出的成本至少是电力价值。而手机也能不费存储挖币,说明成本非常低,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注定他的市场价值非常低。”
他表示,加密货币出现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安全性,因而对安全要求特别高的组织和个人才会考虑加密货币。派币的算法简单意味着可以被黑客攻破或解码,因而在币圈也缺乏公信力。
资深区块链行业专家、元界DNA创始人兼CEO顾颖告诉记者,手机挖矿与他对区块链的理念十分冲突,不过他对派币是否为“空气币”或传销不置可否。
那么,派币的“财富密码”是什么呢?2020年4月,派币APP上线了意向广告调查,让几百万活跃用户决定投放的商业广告类型,以在广告收入和用户体验间取得平衡。
之后,派币开屏广告便层出不穷。以下是两则派币广告:
派币项目方每天都有广告收入进账,但对派币主网出台时间、交易所上线时间一直态度含糊。目前,派币的主网并没有上线,代码也没有开源,还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
不少群友认为,每天挖矿是在给项目方贡献流量,让项目方变现。这种模式和“天天签到领积分”没有什么区别。通过不断让群友提高预期,吸引更多人来挖矿,派币项目方就能获得足够的商业广告收入。
是传销?还是空气币?
许多币圈人士看来,派币扩张的模式和传销很类似。
要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传销,通常需要看两个特征:第一,是否收入门费,是否需要花钱投资;第二,是否需要拉人头发展下线,上线是否从下线处获取利益,利益的层级关系是否超过两级。
据多位币友和派币中文布道者助理介绍,派币不需要做任何金钱投入。但这位助理表示,可以通过层级关系赚钱。“派币总有一天可以上交易所交易的,建议多邀请新人,建立联络群,等能够进行场外OTC交易时,为群里互相交易派币提供担保,从而得到担保费用。”他认为,随着派币价格水涨船高,组织者就能将手中的派币变现。
从派币的挖币模式看,确实有“拉人头”嫌疑。用户邀请的人越多,活跃用户越多,挖矿速度就越快。比如一名用户邀请了10个人且都活跃,那么邀请奖励=10×25%×(基础速度+安全圈加成)。
有币友认为,派币早期设置了很高的挖币奖励,少数人囤积了大量派币。后期派币数量快速减半,挖矿难度大大增加。当派币可以交易时,囤积了大量派币的早期玩家可能造成砸盘套现的风险,这类模式和“空气币”非常类似。
这类“空气币”几乎都炮制了雷同的商业套路:
一是造币,创始团队在避税天堂注册一个空壳公司,依靠业内通用的技术方案完成白皮书并花几个月调试代码;
二是包装,通过朋友圈、讲座、知名人士站台将项目吹得天花乱坠;
三是拉私募,通过内部私募和找外部投资者,然后花费一些上币费在特定交易所上市;
四是拉升价格,对外宣传暴涨行情,吸引投资者进入;
最后早期玩家大批量出货。
尽管派币是否为“空气币”还未尘埃落定,但记者查阅发现,派币的美国官网并未备案,在GitHub上也找不到开源代码,这并不符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
根据区块链安全公司PeckShield(派盾)的数据显示,2020年与虚拟货币相关的诈骗事件达到151起,较2018年增长了37倍,较2019年增长了4倍,造成损失逾32亿美元。在这其中少不了“空气币”的身影,被官方判定或调查的案例最典型有五行币、亚欧币、维卡币、英雄链HEC等。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于佳宁表示,“空气币”主要通过发币、多层级拉人头、宣传让散户投资者接盘、项目方大量抛售筹码“割韭菜”来获得盈利。宣传中势必就会出现无数吸引玩家的高收益案例,项目方会通过假冒早期投资者、顶级投资机构等,来制造各种赚钱的假象,吸引受害者进行投资。这实际就是网络投资诈骗的另一种模式,只是换上了区块链的外衣。一位资深币圈人士表示,派币组织使用了“庞氏模型”层压式推销派币,上层组织可以不断赚新加入成员的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ongfuchaju.com//chanye/xinnengyuan/1649.html